对“探究法”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对“探究法”的探究
【摘要】:探究精神及其相关能力素质培养是当代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习惯于简单化的人们正在使它演变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技术过程。课程的确立性与保守性限制着探究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教学中以操作性的训练取代思考与批判的主体性建构,造成对智力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并使之难以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防止其庸俗化的蜕变和工具性的利用,将科学精神与实际操作内在地统一到教学之中,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探究 教学方法 课程 主体建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XJA880010)
【分类号】:G421
【正文快照】: 探究法这一理念所倡导的是教学过程中主体的积极参与,它的最为深刻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无穷奥秘的探索与思考。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探究精神的培养与探究方法的运用日渐分离。作为对一种普遍性号召的回应,遍及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在搞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书红;;教学理论的自主性:缺失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关伟;花日茂;丁春;;PBL教学法在环境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吴娜;;浅析古代、近代、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航;;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徐佳;;技术意志初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兆t,
本文编号:648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4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