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3:25
本文关键词:内观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内观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效果为内观训练在中国小学生及儿童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循证医学依据。 研究方法: 将227名长沙市蓉园小学5年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112)接受11周的内观训练;对照组(n=115)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成干预的研究组人85(男43人,女42人),对照组71人(男36人,女35人)。然后把研究组分为研究组a 30人(男9人女21人)和研究组b 55人(男34人女21人)研究组a是按正确的方法积极做内观训练的儿童研究组b是未按正确的方法或者不积极进行内观训练的儿童。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由家长填写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本人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干预前及干预后由儿童父母填写Achenl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儿童本人填写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 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利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研究组a干预后CBCL量表中“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内向行为、外向行为”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03, P=0.045;Z=-3.810,P=O.000;Z=-2.405,P=0.016;Z=-2.141,P=0.032;Z=-2.752,P=0.006;Z=-2.828,P=0.005;Z=-2.881,P=0.004;Z=-3.409, P=0.001;Z=-3.342,P=0.001).研究组b干预后“躯体主诉、社交问题(干预前三组组间比较研究组b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思维问题,内向行为、外向行为”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24,P=0.015;Z=-2.113,P=0.035;Z=-3.736, P=0.000;Z=-2.057,P=0.040;Z=-2.015,P=0.044). 2、研究组a干预后EMBU量表各因子评分中“母亲情感温暖”评分较干预前增加,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4,P=0.035)。研究组b儿童EMBU量表各因子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研究组a干预后儿童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总分”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4,P=0.023)。研究组b儿童焦虑抑郁量表各因子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研究组a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各因子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干预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各因子评分中“躯体情况”评分较干预前增加,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8,P=0.001)。 结论: 1、按正确的方法积极参加内观训练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违纪问题,攻击问题,内向问题,外向问题(P0.01)。 2、按正确的方法积极参加内观训练能够降低儿童的退缩,社交问题(P0.05)。 3、按正确的方法积极参加内观训练会提高对母亲的对感情温暖的敏感性(P0.05)。
【关键词】:内观训练 内观 儿童 对照研究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1
- 英文缩略词表11-12
- 第一章 前言12-15
- 1.1 研究背景12
- 1.2 内观12-13
- 1.3 内观训练13-15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5-24
- 2.1 研究对象15-16
- 2.2 研究工具16-18
- 2.3 实验方法18-20
- 2.4 干预方法20-23
-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23-24
- 第三章 结果24-36
- 3.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24-27
- 3.2 三组儿童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27-36
- 第四章 讨论36-47
- 4.1 班级内观训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36-41
- 4.2 班级内观训练对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影响41-42
- 4.3 班级内观训练对儿童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42-43
- 4.4 内观训练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43
- 4.5 探讨内观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机制43-45
- 4.6 不足基础与展望45-47
- 第五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综述52-66
- 参考文献60-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韦臻;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丁军;;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2 詹来英;李荣琴;;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9年15期
3 赵鹤鸣,徐鹤定,陈三星,王祖承;内观疗法治疗强迫症一例[J];健康心理学;1994年03期
4 陶金花;王红欣;;内观疗法治疗强迫症1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5 赵朋;毛富强;刘莉;李洁;杨坤;曹桐;李振涛;;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6 榛木美惠子;;内观法基础[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6期
7 陈俊;徐鹤定;方贻儒;王祖承;;内观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1例[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5期
8 谢倩;陈谢平;;内观疗法在我国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J];全科护理;2011年08期
9 王敏;陈俊;王祖承;;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张莹波;丰兵兵;陈俊;王祖承;;内观疗法治疗人格障碍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佳;大学生学校内观体验的质性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4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