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初步检验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初步检验
【摘要】:对编制形成的原始问卷,首先随机抽取了45名学生进行小样本试测,并对被试的反应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之后,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分层抽样选取了210名被试对初步形成的问卷进行了修订与确定。最后,又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333名被试进行施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包括67个项目,分为5个因素,其累积解释率为40.493%,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27、0.866、0.932。据此认为: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测量。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关键词】: 心理健康观 问卷编制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受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以及学生群体的成长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心理与教育学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关注重点。至今,理论界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标准、影响因素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与阐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怀斌;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2 钱铭怡 ,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丛晓波;高丽;;对当前心理健康研究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唐文跃;张捷;罗浩;杨效忠;李东和;;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5 杨胜勇;贵州民族学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杨贵英,唐平;护士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8 李焱华;;对应分析技术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1期
9 王燕,杨卫星;大、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刘小学,刘秋玲,杨现新;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探讨[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爱国;第三方物流顾客感知价值模型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香;《内经》养生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谭淑新;先秦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宏碧;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余圣陶;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其自评量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孟红;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表的编制与试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建玲;扩招后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晓娟;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编制及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建鸿;大学新生应对灵活性类型的界定及其与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韩阳;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叶元辉;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答会明!745000,李梦月!745000;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4 王平风;关于师专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杨鑫辉;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刘道明;“和谐社会”思想的演变及重要启示[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7 毛富强,刘莉,宋振强,俞绍平;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李子康,嵇绍岭;30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校医;1999年04期
9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良群;刘衍玲;;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罗发奋;;远程学习者学业发展影响因素问卷编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琦;张大均;;青少年考试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及问卷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业粉;陈英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观、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进辅;陈永艳;;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聂胜昀;马惠霞;;大学生情绪自我管理效能感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建伟;李飞;;中国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衍玲;张大均;;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继平;鲍玉琴;;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违背问卷编制及其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谢姗姗;;中学教师职业人格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结构及发展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倪建均;;高校BBS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认知调查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华程;教育科研: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郑克进;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付海东;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欣欣;80后90后大学生择偶偏好问卷编制及其择偶偏好现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夏文玲;中学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廖明珍;中学生社会智力的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栾小倩;大学生社交焦虑元担忧问卷的编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蒋强;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建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9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4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