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摘要】:抑郁情绪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21世纪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依据,以抑郁情绪的发生机制为切入点,通过详细分析个案,对初一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预防、干预以及自我调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中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其中以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某心理健康教育试点中学的221名初一同学进行了测量,筛查出了61名抑郁情绪的个体,占总体的27.98%。然后选出12名抑郁个体进行深度访谈。之后整理访谈资料,对一手资料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初一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最后,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抑郁情绪在初一学生中相当常见,检出率较高,应予以关注。 第二,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生理特点: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疲劳感强。 心理特点:压抑感强;孤独感强;情感需要匮乏;价值感缺乏;安全感缺乏。 第三,影响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我认知、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交往能力。其中抑郁的人格特质、消极认知归因、不良应对方式、自尊水平低下对个体的抑郁情绪影响比较大。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教育方式、早期童年经历。其中早期童年负性经历和情感支持的缺乏对个体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 3.学校因素。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生活事件。其中同学关系紧张和学校的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抑郁情绪影响比较大。而在学校的各种生活事件中,学业的压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对个体自尊水平低下的影响最为突出,从而导致了个体抑郁。
【关键词】:初一学生 抑郁情绪 影响因素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20
- 1.2.1 对抑郁情绪的界定10-13
- 1.2.2 国内外青少年抑郁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13-16
- 1.2.3 关于青少年抑郁的主要研究内容16-20
-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的提出20-22
- 2.研究方法、对象和工具22-25
- 2.1 研究方法22-23
- 2.2 研究对象23
- 2.3 研究工具23-24
- 2.4 研究程序24-25
- 3.研究结果与分析25-42
- 3.1 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的发生率25
- 3.2 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的特点25-28
- 3.3 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28-42
- 3.3.1 个体因素28-34
- 3.3.2 家庭因素34-39
- 3.3.3 学校因素39-42
- 4.研究结论42
- 5.教育措施与建议42-45
- 6.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展望45-46
- 6.1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45
- 6.2 深化研究的方向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150
- 附录250
- 附录3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运河;;如何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朗读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9期
2 高淑会;贾新艳;;医学生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1期
3 庞英;洪炜;赵楠;印江;;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4 王文琦;;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疏导[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5 陈菁;静怡;;周末抑郁症“盯”上留守女士[J];大众心理学;2003年06期
6 蔡培双;;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乐学”[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7 赵慧萍;;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段碧花;;一例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9 郑开梅;;高职高专学生抑郁情绪的应激因素及应对和自我概念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10 豆春霞;何庆欢;麦锦城;彭子文;金科;;抑郁青少年父母亲职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雁玲;;一例抑郁情绪个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施和勋;傅文农;;地震灾民抑郁情绪的干预应该心理干预与抗抑郁剂治疗联合应用[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立芬;;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潘晓珍;唐伟;陈浩然;;门诊病人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颖;刁俊荣;吕锋;;高中生抑郁情绪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廖莹莹;;住院学龄儿童的抑郁情绪及心理护理对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余江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抑郁人际情境的影响[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高凡;史恒军;昝学清;;CES治疗仪对伴有抑郁情绪肿瘤患者失眠的影响[A];睡眠研究:传统与现代——第四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晶;李寿欣;;抑郁问卷与抑郁反应方式问卷的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熙;专家研究称抑郁者更有创造力[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匡远深;卒中单元模式护理可减轻患者抑郁情绪[N];健康报;2010年
3 ;抑郁情绪怎么办?[N];健康时报;2005年
4 凤鸣;正确地应对抑郁情绪[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5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翁晓芬;近四成人带有抑郁情绪[N];宁波日报;2010年
6 杨锋;高三生,,及早摆脱抑郁情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记者 吴森林 通讯员 贾金珠;纪中开辟校园“植树认养”基地[N];中山日报;2009年
8 主持人本报记者 谭克扬;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N];湖南日报;2004年
9 翟金国 赵靖平;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N];健康报;2004年
10 罗中云;沉思恶化抑郁情绪[N];北京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书;抑郁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汤月芬;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何梅;烧伤并发抑郁情绪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杨玉兴;魏品康教授消痰解郁方治疗癌症并发抑郁症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10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溶;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文霞;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及抑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彬;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李娜;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胡垒;抗癫痫药物与焦虑、抑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芳;舍曲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发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星;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杨;跳绳运动对三本医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左满花;中风后抑郁患者多维感知社会支持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50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5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