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
本文关键词: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
【摘要】:以美国名校为代表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共享运动,正在对我国大学的教学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和质疑精神,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对比、借鉴的案例。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名校公开课 开放与共享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上个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将大量课程资料放在互联网上,其目的在于“期望全世界的学习者能够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2001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MIT OpenCourseWare)计划,引发了一场国际高等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1]。这一运动的发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飞;;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2 蒲善荣;;网络教学主要特性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刘名卓;祝智庭;;自导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殷丙山;;中美网络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和新墨西哥大学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陈卫东;席秋玉;;基于Claroline平台的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模型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5期
6 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梅;;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2 梁银英;王海燕;张正军;;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3 王志民;;远程多媒体法学教学设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孙萍;冯巧娥;胡峰俊;;基于Web的阶段式自导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网站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5期
5 王懿;;混合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杨培霞;安茂忠;;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内涵及逻辑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7 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1期
8 夏莉;夏光峰;;基于Moodle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9 吴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5期
10 梁银英;王海燕;;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何军;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学习平台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智斌;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杰;基于云模型的网络课程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兴富;远程教育比较研究的分类学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5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穆肃;;网络课程设计策略应用效果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李征;自我导向学习——未来成人学习的主导形式[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魏志慧;希建华;;课程开发:优质远程教育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系统研究与当代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何伏刚;陈丽;;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9 刘名卓;祝智庭;;自导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殷丙山;;中美网络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和新墨西哥大学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庆超;网络教学的实践探析[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伟宇;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霍吉;左锋;邱全光;王晓东;;网络教学的利弊与网络课程的建设[J];价值工程;2010年10期
4 史玉琢;网络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孙洪峰;;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张震,刘瑞花;论网络教学与素质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聂立新;网络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8 彭雪峰;李文阳;于金嗣;;对网络教学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9 张海燕;;对网络教学与实践的几点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付伟杰;;浅议计算机网络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跃平;唐清安;;网络教学对高等学校教育职能的改变与影响[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赖小斌;;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WBCL)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寇立栋;;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冷育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吴若菁;;遗传学网络教学的建设[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7 阎保平;;网络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8 岳振军;郑学瑜;;网络教学系统评估问题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花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学习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育萍;;网络教学毕业生论文指导体会[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献梅 盂县职业中学教师;浅析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2 河南省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张丽娜;浅议计算机网络教学[N];学知报;2010年
3 张彩红;网络教学不是目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陈支援;网络教学 离我们有多远[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5 浙江省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邓亚玲;支教网络教学中的“一箭双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9年
6 曹书成;创设网络教学的软环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7 金海航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李瑾瑜;网络教学优势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 系列之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云小林;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养[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3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秀红;高校网络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艳;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春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卓;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薛涛;参与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8年
7 靳强;基于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的差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霞;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呈现模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6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