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乡村社会教化的式微与再造

发布时间:2017-08-13 04:17

  本文关键词:乡村社会教化的式微与再造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社会教化 式微 再造


【摘要】:百年中国乡村社会教化历经"晚清的族长外控、民国的乡绅内化、新中国成立30年的村官外钳、改革开放30年的村民自律"之后,目前呈现"主体无明显承载性、内容多元分离性、功能相对削弱乃至丧失性"等特征,为使乡村社会教化与乡村学校教学、家庭教养同质同构,当务之急应"明确教化主体、提供教化场所、组织教化活动"。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乡村社会教化 式微 再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CGA08210)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中国传统社会教化主要由家族来完成,家族始于先秦,三代确立父系血缘家族制和王位世袭制,夏商出现世系记载,周代建立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国一体宗法制度。自秦汉以来,家族在整个社会教化过程所起的作用,因时而异、历地而断,本文拟在历史考察基础上,梳理百年中国乡村社会教化演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彬;;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2 孙华莹;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赵友元;转换教育思维 重读“教育规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莉;;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美国“价值澄清理论”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阎广芬;试论明清时期商人与教育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长伟;;从实践哲学的角度透析近代教育学的分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立彬;;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10 王习明;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3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慧玲;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适应存在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杰;丰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新芝;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世界教育排名 韩国名列第一[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小芬;墨子教育思想的纵横比较与当代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6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