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在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社会支持在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情侣依恋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考察香港大学生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香港某大学生153名。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社会支持量表(SSQ)测查。结果:女生SSQ得分高于男生,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的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低于男生。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SSQ、SWLS得分呈负相关(r=-0.69,-0.22,-0.24,-0.29;P0.05),SSQ得分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r=0.28;P0.05)。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有部分中介效应(△R2=0.15,P0.01)。结论:大学生的情侣依恋与其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并通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间接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
【关键词】: 情侣依恋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 横断面调查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育苗工程”)(WYM1007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基地’(J103072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依恋(attachment)是指人们相互接近而又彼此依附的一种特殊情感关系[1]。Fraley等[2]认为,依恋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根据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低,情侣依恋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安全型(低回避、低焦虑),矛盾型(低回避,高焦虑),害怕型(高回避、高焦虑)和回避型(高回避、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同归;何吉波;郭晓飞;路新明;;自考生的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1期
2 张雯;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4期
3 李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挫折应对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路阳;认知心理学对感知觉的新理解[J];安康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2 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苏宝荣;;“隐喻类比”与“近义偏移”——谈汉语多义词形成的两种主要途径[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5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俞大森;;大学生归属感初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7 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价值[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任杰;课堂情境中师生情感互动特点的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08期
9 冯华;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的个人特征与就业意向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戴健林,姜渝萍;广州市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云波;军事五项运动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心理技巧训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杰;运动决策的描述性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雍琳;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族文化认同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珊;引入现实生活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郝玉芳;中医药大学生社交焦虑、应付方式及个人评价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陈侃;神经症的绘画心理诊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圣英;意义治疗的理论分析与个体“意义”的建构思路[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云峰;咖啡因和/或安慰剂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效果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新波;社会判断中样例激活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5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肖凌燕,丁建军,邹泓;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关系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胡建,于永达,王春梅,翟丽娜,韩丽志,于纯宝,张宝山;社交恐怖症发病因素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8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芬,张庆豪;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王燕;;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洁;成人依恋及其对抑郁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奇娟;南京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晨;两地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现状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蒲唯丹;大学生成人依恋、领悟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金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利国;高中生依恋类型与社会能力、孤独抑郁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8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