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7:02

  本文关键词: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互动 互动发展阶段 互动促进策略


【摘要】: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自身角色,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也要成为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虚拟学习社区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沟通平台,平台中的沟通方式不同于现实社区,社区成员在其中的互动能力也是层次不齐,互动数量和水平普遍偏低,但是互动又是促进教师知识构建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依靠“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通过对该项目建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之间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并针对各阶段的特点提出较有针对性的互动促进策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数量和内容质量的变化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好的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学习。 本研究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等获取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的数量、质量等具体数据,通过对互动要素和互动数据的分析,划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发展阶段,针对性的对各阶段给出促进互动的若干策略。 论文在整体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研究定位:这部分主要解决: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在第一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找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二章概述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确定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二)开展研究:这一部分主要对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要素进行分析,整理互动数据,分析互动发展规律,提出并验证促进互动的若干策略。 (三)提出结论:这一部分是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分析研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确定后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互动 互动发展阶段 互动促进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导论9-25
  • 一、研究背景9-10
  • (一) 国家对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度重视9
  • (二) 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9
  • (三) 教师专业化能力亟待提高9-10
  • (四) 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10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应用价值10-11
  • 三、研究对象11
  • 四、文献综述11-23
  • (一) 虚拟学习社区概述11-16
  • (二) 交互能力概述16-21
  • (三) 对虚拟学习社区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研究现状21-23
  • 五、研究方法23-25
  • (一) 文献调查法23
  • (二) 问卷调查法23
  • (三) 访谈法23-24
  • (四) 社会网络分析法24
  • (五) 内容分析法24-2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25-28
  • 一、理论基础概述25-27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5
  • (二) 交流与学习者控制理论25-26
  • (三) 群体动力学理论26
  • (四) 学习共同体理论26-27
  • 二、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27-28
  • (一) 研究假设27
  • (二) 研究问题27-28
  • 第三章 对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的适应性分析28-41
  • 一、“三人行”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块组成28-29
  • 二、虚拟学习社区交互要素分析29-32
  • (一)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分析29-30
  • (二) 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分析30-31
  • (三)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资源分析31
  • (四) 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环境分析31-32
  • 二、教师对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的适应性分析32-41
  • (一) 教师参与交互的数据分析32-39
  • (二) 初步划分教师交互的阶段39-41
  • 第四章 促进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不同互动阶段的互动策略41-51
  • 一、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的支持模式41
  • 二、学习者尝试使用虚拟学习社区互动阶段策略构建41-43
  • (一) 板块划分策略42
  • (二) 真名互动策略42-43
  • 三、学习者初步使用虚拟学习社区互动阶段策略构建43-48
  • (一) 意见领袖带动策略43-46
  • (二) 常见问题总结策略46-48
  • 四、社区成员习惯使用虚拟学习社区互动阶段策略构建48-51
  • (一) 促进知识建构策略49-51
  • 第五章 结语51-53
  • 一、研究结论51-52
  • 二、研究创新52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1 教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55-57
  • 附录2 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访谈提纲57-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晓琳;胡俊胜;;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探析[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2 毛文燕;;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互动发展研究——以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实践为例[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3 李承颖;;浅谈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4 刘亚娟;;略谈师范院校教师借助教学博客创建虚拟学习社区构想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胡国杰;全赛虎;;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师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6 肖文;徐静;林高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学海;2011年04期

7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刘刚桥;师建华;李明;;佛山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实证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青;邓芳丽;;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性及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10 陈萌;汤志伟;;社会网络分析法在QQ群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分析——以某专业硕士QQ群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华;;齐临淄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卢凤美;;高校学术期刊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4 周昌军;;我国假日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互动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亚荣;余国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周志雄;张凡;;北京奥运会与区域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侯晓丽;;流通业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延学军;;浅谈火灾保险与火灾预防的良性发展[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9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袁家栋;;涂层技术与现代切削刀具的互动发展[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静;加强内外联系实现互动发展[N];温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程伟虹;用实劲,民生需求倒逼互动发展[N];江阴日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积极构筑“金三边”互动发展新构架[N];宜兴日报;2010年

4 记者 肖竹;赣渝一水相牵 携手互动发展[N];重庆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贾玉明;高新区构筑城乡和谐互动发展格局[N];张家口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仲斌;河南力争80%县形成“三城”互动发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7 记者 黄亮;本源文化与外来文化互动发展[N];苏州日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范雪松;产城共融互动发展[N];自贡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立新;进一步加强吉澳互动发展[N];吉林日报;2011年

10 骆昭君;柞水万余农民融入都市互动发展[N];商洛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先;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哲;企业网络与城镇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尹世尤;廉洁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培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良;社区学院与区域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王世景;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互动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易孟秋;总部经济与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展祥;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松平;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方东林;财税与科技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秀芝;中部崛起视野中的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郑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契约的内容与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合军;党内民主建设与人民民主建设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4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84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