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6 18:2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弹性 情绪面孔知觉 大学生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5.966,P=0.000)、内外向(t=3.903,P=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3.036,P=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601,P=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003,P=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91286部队门诊部;北京市丰台区东安街头条19号院卫生处;
【关键词】心理弹性 情绪面孔知觉 大学生
【基金】:全军医学科研“十一五”计划面上项目(06MA194) 第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项目(2009XYY13) 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2009CE9038)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GJ-23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Richardson[1]将心理弹性定义为:①在压力和逆境中能良好应对的能力,②能够从压力和逆境中得到积极的成长。心理弹性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关注,国内已有的研究重点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业压力的关系[2]等,较少涉及到人格特征和情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宇霞 ,罗跃嘉;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在中国的试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跃嘉,吴健辉;情绪的心理控制与认知研究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涛生;罗跃嘉;马慧;黄宇霞;;本土化情绪声音库的编制和评定[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3 罗跃嘉;黄宇霞;李新影;李雪冰;;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黄宇霞,罗跃嘉;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5 杨宏宇,林文娟;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在中国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反应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1期

6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7 杨宏宇,林文娟;负性情绪刺激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与注意成绩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8 刘涛生;马慧;黄宇霞;罗跃嘉;严进;刘伟志;;建立情绪声音刺激库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11期

9 杜经纶;姚志剑;谢世平;史家波;曹燕翔;滕皋军;;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国愉;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3 蚁金瑶;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调节特征及情绪自动加工的ERPs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侯艳红;色彩信息的心理语义特征及“隐性”色彩信息对情绪和认知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温菲;等待信息和任务特征对系统响应时间知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2 周丽;述情障碍者情绪加工缺陷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经纶;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卓琳;正常人和抑郁症对情绪面孔刺激的fMRI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5 邱桂凤;情绪启动状态对内源和外源注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2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张海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争鸣综述及其进一步的思辨[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4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谭晟;;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压力适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6期

3 王红晓;;心理弹性与高职生心理健康[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任学亮;李文珠;;论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5 曹瑞;卢国华;;心理弹性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玉花;;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7 应湘;方佳燕;白景瑞;;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8 赵淑娟;郑秀娟;刘嘉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9 李艳;陈昌文;;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10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江明辉;;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心理弹性干预[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6 吕薇;王振宏;;积极情绪、心理资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陈晶晶;亲子沟通特点对海外留守儿童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晟;考研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登峰;大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苏瑜;福建长乐3~5岁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会丽;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周璐璐;同性恋者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10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4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84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