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期对抗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拒绝、同伴接纳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童年中期对抗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拒绝、同伴接纳的关系
【摘要】:采用教师报告法对1254名城市儿童的对抗行为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了对抗行为与同伴拒绝/接纳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童年中期,对抗行为呈中等程度稳定性,并表现出随年龄下降的趋势;(2)男生的对抗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早期的同伴拒绝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但早期同伴接纳不能预测后期的对抗行为;早期的对抗行为均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同伴拒绝以及同伴接纳。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对抗 同伴拒绝 同伴接纳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612、3097090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BA08030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07JCXLX005) 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经费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通讯作者:张文新,男,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hangwenxin@sdnu.edu.cn。1问题提出对抗(opposition)是一种公开的、破坏性相对较小的外化问题行为[1],表现为易怒、争辩、违反纪律等。对立违抗行为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disorder,ODD)也具有相似的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辉;徐夫真;李景;张文新;;群集化儿童问题行为核查表的中文版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翁圳斌;林晓博;肖崇好;;自我监控对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牛蕾;;心理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2期
4 吴晓玮;周宁;葛明贵;;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0期
5 张宁;;小学儿童同伴社交地位类型:教师提名结果和同伴提名结果一致性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刘丽琼;彭茹静;吴丽;云霞;;学龄儿童受欺负情况的性别差异及干预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9期
7 丁芳;范李敏;陶红;;公立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5期
8 李媛,黄希庭;依赖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幼穗;赵莹;;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10 常建芳;侯杰泰;冷英;;儿童同伴地位的社会测量评价程序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群;四川省农村幼儿园教育成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琴;高中学困生同伴关系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伟;被忽视幼儿的箱庭特征及干预[D];河北大学;2008年
4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新洁;幼儿在园常规行为与其同伴接纳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亮;童年中期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同伴拒绝、同伴接纳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薇薇;被忽视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谭雪莲;幼儿园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静;城市青少年接触电子游戏的现状与特点及暴力在线游戏对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美娟;合作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辰;李清;;影响童年期同伴接纳的若干因素[J];教育评论;2006年05期
2 穆岩,苏彦捷;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3 赵红梅,苏彦捷;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J];应用心理学;2003年02期
4 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5 程利国,高翔;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6 龚艺华,张富洪;儿童同伴接纳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4期
7 王美芳,陈会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8 王美芳,陈会昌;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9 赵红梅,苏彦捷;被同伴拒绝个体的心理理解[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6期
10 覃玉宇;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梅;苏彦捷;;青少年社会理解的发展和同伴接纳地位的改变[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莹莹;张文娟;张文新;;儿童中期外化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同伴地位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亮;王姝琼;纪林芹;张文新;;童年中期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与同伴拒绝、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光珍;陈会昌;;退缩行为与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赵景欣;张文新;;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晓辰;程利国;李清;;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晶;刘惠军;陈英和;;同伴接纳、家庭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徐夫真;张文新;陈英敏;;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富洪;黄希庭;;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红;4-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同伴接纳对友谊质量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亮;童年中期同伴侵害的特点及其同伴拒绝、同伴接纳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文婧;幼儿问题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书华;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晓辰;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毛志宏;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富洪;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谭静;儿童友谊、同伴接纳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6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