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老庄的哲学是生命哲学,老庄的教育也是生命教育。以老庄哲学生命观为哲学根基的老庄教育思想,以“道”为核心,崇尚“道法自然”的教育宗旨,从而推崇“无为自化”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则体现了对人完整生命的观照:坚持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认为教育应复归人的自然生命;推崇无为而为的生命存在观,注重教育引导人的社会生命;倡导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重视教育启迪人的精神生命。以上思想有效地弥补了儒家避生死不谈的不足,在中国教育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使人的生命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面对种种教育异化现象,老庄的生命教育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迪与借鉴。它启发现代教育要重建生命的神圣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生命关系;提升生命的价值感,实现生命的自由与灵动,使人的生命不断走向永恒。 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正文分四部分深入研究了老庄的生命教育思想,并对其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相应程度的挖掘。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提出依据,对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第二部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渊源。首先从时空背景上对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进而探究了其产生的理论渊源,最后对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老庄哲学生命观的主题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三部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内蕴解读。该部分系统剖析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教育宗旨、教育原则与培养目标,并以老庄哲学生命观为基础,深入剖析和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对完整生命的观照。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部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首先分析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在分析现代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的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老子 庄子 生命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1;B22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8
- 一、问题提出9-10
- (一) 理论依据9
- (二) 现实缘起9-10
- 二、相关概念释义10-12
- (一) 生命10
- (二) 教育10-11
- (三) 生命观11
- (四) 生命教育11-12
- 三、研究现状12-15
- (一) 关于老庄生命观的研究12-13
- (二) 关于老庄教育思想的研究13-15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一) 研究目的15-16
- (二) 研究意义16
- 五、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渊源18-26
- 一、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18-20
- (一)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18-19
- (二) 楚淮流域的地域特点19-20
- 二、老庄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20-23
- (一) 上古神话中生命意志的思维影响21
- (二) 原始宗教中生命崇拜的信仰沿袭21-22
- (三) 古代典籍中生命关怀的文化传承22-23
- 三、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23-26
- (一) 关于生与死23-24
- (二) 老庄生命观的内涵24-26
- 第二章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内蕴解读26-39
- 一、生命教育宗旨:道法自然26-27
- 二、生命教育培养目标:赤子真人27-28
- 三、生命教育原则:无为自化28-30
- (一) 知常无为28
- (二) 不言之教28-29
- (三) 顺性而行29
- (四) 辅物自化29-30
- 四、生命教育内容:观照生命30-39
- (一) 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教育应重视人的自然生命30-32
- (二) 无为而为的生命存在:教育应引导人的社会生命32-35
- (三) 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教育应启迪人的精神生命35-39
- 第三章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39-46
- 一、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积极影响39-40
- (一) 生命关怀,教育应重视人的生命价值39
- (二) 重生乐死,教育应追求生命的自然本真39-40
- (三) 平等意识,,教育须关注人的生命平等40
- (四) 个性自由,教育应实现生命的个性与自由40
- 二、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局限性40-42
- (一) 过于崇尚自然而否定人文的不合理性41
- (二) 追求绝对平等与自由境界的不现实性41-42
- 三、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42-46
- (一) 重建生命的神圣感42-43
- (二) 培养生命的责任感43-44
- (三) 提升生命的价值感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司振龙;;论《庄子》的生死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勇;试论老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刘淑红;;误读与重构:老子教育思想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5 盛明华;;道法自然、无为而学的境界——论老子的教育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祖红;论道家思想的“自然观”及其相关的教育思想[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7 米靖;老子论教育[J];中国道教;2001年06期
8 杨冰;王凌皓;;论春秋战国之际的学术原创精神——以教育学说原创为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年03期
10 张进峰;两种现代生命观批判和人的生命观重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晏钶;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敏;老庄生命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7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