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神经质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神经质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神经质 健康 元分析 问卷编制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学界都认为,人格与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大量实证研究都发现了相关的证据,不过尚没有人通过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手段对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整合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神经质(neuroticism)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如何体验、感受、评价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内疚、抑郁等)并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稳定性倾向。目前国内对于神经质的测量多是通过测查国外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分量表,尚没有人编制独立的神经质问卷,国内也没有人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神经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研究一采用元分析的手段,对几十篇近十年来关于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症状指标具有高相关,无论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都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结果。 研究二是编制大学生神经质问卷。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并综合文献梳理,建构了一个神经质的初步维度构想,包括焦虑、抑郁、易怒、冲动、敏感害羞五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神经质初测问卷。施测初测问卷380人,对有效问卷325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五个因子,在此基础上对维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依然是五个因子:敏感低落,反映了个体容易体验到压抑的心情,情绪低落,敏感的心理特质;焦虑不安,反映了个体容易感知到紧张情绪,不安,焦躁的心理特质;易怒敌对,反映了个体容易体验到愤怒、敌意,易激惹,脾气较为急躁的心理特质;淡定豁达,反映了个体情绪容易平静,开朗乐观,心态容易平和的心理特质;冲动兴奋,反映了个体情绪容易兴奋,容易产生一些难以克制的欲望,难以自制的一种心理特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学生神经质正式问卷,包括34个项目,施测正式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施测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98份。信度检验以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发现各个维度及总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检验发现,大学生神经质问卷结构模型拟合良好,并且与简版大五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分量表具有较高相关,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选取了UPI、GHQ、SAS、SDS四项心理健康的症状指标,还选取了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指标,另外就是选取了身体健康自评指标,发现神经质与上诉指标具有高相关,说明大学生神经质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研究三分析了大学生神经质的特点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大学生的神经质具有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在专业大类、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神经质能够很好的预测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能预测身体健康解释更多的变异,通过建构大学生神经质与身心健康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神经质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并通过心理健康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身体健康,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关键词】:神经质 健康 元分析 问卷编制 结构方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7
- 1.1 心理健康9-11
- 1.2 人格与心理健康11-13
- 1.3 神经质的概念及理论13-14
- 1.4 国内外神经质的研究进展14-17
- 2 研究思路17-19
- 2.1 以往研究尚待完善之处17
- 2.2 研究意义17-18
- 2.3 研究思路进程18-19
- 3 研究一: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19-26
- 3.1 元分析简介19-20
- 3.2 研究方法与过程20-21
- 3.3 国内人格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元分析21-23
- 3.4 国外人格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元分析23-24
- 3.5 国外神经质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元分析24-25
- 3.6 小结25-26
- 4 研究二:大学生神经质问卷的编制26-37
- 4.1 维度建构26-27
- 4.2 初测问卷及其修订27-31
- 4.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1-36
- 4.4 小结36-37
- 5 研究三:大学生神经质的特点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37-49
- 5.1 目的及方法37
- 5.2 大学生神经质问卷总体特征37-41
- 5.3 大学生神经质问卷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下的特点41-44
- 5.4 神经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44-49
- 6 讨论49-55
- 6.1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元分析)49
- 6.2 大学生神经质的结构维度49-50
- 6.3 大学生神经质的测查工具信效度50-51
- 6.4 大学生神经质的特点51-53
- 6.5 大学生神经质与身心健康关系模型53
- 6.6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3-55
- 7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7
- 附录67-73
- 附录一:神经质初测问卷67-68
- 附录二:神经质正式问卷68-69
- 附录三:效标问卷:GHQ69-70
- 附录四:效标问卷:身心健康自评70
- 附录五:效标问卷:UPI70-71
- 附录六:效标问卷:SAS71-72
- 附录七:效标问卷:SDS72-73
- 致谢73-75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张小远,马海鹰,陈军;护理大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华香;宋迎秋;余喜;;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赵虎,马光瑜,张强;大学生心身障碍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4 邵晓顺,倪晓峰,邵晓枫;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5 全宏艳;龙芬;洪冬美;周恒彩;国秀琴;刘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白俊云;王红;李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7 卢国华;高爱真;王燕华;;人格对大学生自我体像和心理症状的调节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1期
8 陈建民;朱跃华;张载福;邵海燕;黄恩;胡纪明;尹浩冰;余柳霞;王卫平;;大学生归因方式、认知态度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12期
9 钱玉梅;孟国祥;汪淼;;某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赵慧娟;郭永玉;;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媛;单亲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胤;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樊鑫;某校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测量及干预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1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8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