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学校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的学校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陶行知一生创办和管理过多所学校,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思想,其中包括重视校长的作用、强调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依靠教师、学生自治、用人之长、勤俭办学以及注重与社会的沟通等内容。深入研究陶行知的学校管理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改进中小学学校管理、提高学校领导效能、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陶行知 学校管理思想 启示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FB108077)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一生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学校、南京安徽公学、上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岚;陈明立;;美国“2+2”教师评估法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任定保;;“聋子青蛙”的启示[J];山东教育;2005年31期
3 李颖;;生活价值教育计划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黄廷富;;从明清艳情小说看青少年的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7年04期
5 顾伟黎;;浅析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张丽萍;;日本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侯辉;;《学记》的素质教育思想浅探[J];文教资料;2008年25期
8 张红梅;;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李先国;易俊;;西方隐性课程研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10 温建红;王春梅;;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罗晓燕;;青春期,呼唤爱的辅导 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程东元;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章凯;;兴趣研究对教与学的启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席咏梅;;教师家访的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曾芳;丁成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如何走上教学智慧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专栏主持人 宋晓梦;法国“做中学”项目给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 徐声汉;“一树百获”的启示[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张国斌;得失与启示:从“吃馄饨”谈起[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山东兖州一中 张允公;韩国教师城乡互换制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6 肖云;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的启示[N];广安日报;2005年
7 本报通讯员 韩克旺 张建军;“他山”归来谋“攻玉”[N];陇东报;2006年
8 王磊;莱芜“校校通”工程的启示[N];科技日报;2003年
9 杜连义;字典进考场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王永兵;现代教育“道德”缺失的启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曾鸣;美国PDS的探析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宿向东;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李海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冯蕙;美国特许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红波;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2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8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