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特巴赫教育依附论思想述评
本文关键词:阿尔特巴赫教育依附论思想述评
【摘要】:阿尔特巴赫以其教育依附论思想而闻名国际比较教育界。他在分析了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心与边缘"、"新殖民主义"及"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等概念作为切入点,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在教育上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理解阿尔特巴赫的教育依附论思想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阿尔特巴赫 依附论 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阿尔特巴赫(Philip G.Althach)是比较教育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从20世纪70年代起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比较教育依附论观点的著作与文章,,继承和发展了由卡诺伊率先树起的比较教育依附论分析模式,以“中心与边缘”、“新殖民主义”及“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等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P.G.阿尔特巴赫,蒋凯;作为中心与边缘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王长纯;超越“边缘与中心”促进中国比较教育理论的新发展:阿尔特巴赫依附论的因革观分析(论钢)[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一中;自主办学 民主决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汪霞;从属理论和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3 李联明;;“9.11事件”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五个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徐辉;;论比较教育视野下的世界体系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5 阎凤桥;施晓光;;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印度高等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薛国凤;余咏梅;;依附论中的关怀——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思想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7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比较的生成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熊华军;丁艳;;当前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陈学飞;试论新世纪我国公派留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阎光才;全球化:一种意识形态?——全球化语境下大学与民族国家间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学飞;;中国大陆公派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成效[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王学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兼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4 全守杰;;德国大学模式新论——论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与工科大学模式[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智学;从边缘到中心: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赵玉池;国际教育援助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韩锦标;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少辉;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红;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薪酬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咏梅;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姚文娟;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吕俊蕊;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杜薇;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杨艳;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李晓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吸引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莉;地方“211工程”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理论与实践[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易静;美国不同层类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2 汪霞;从属理论和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3 郑富兴;比较教育研究的民族主义悖论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4 延建林;中心/外围:一个比较教育的分析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顾明远;;国际理解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罗婉明;比较教育两大主流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7 安东尼奥·诺瓦,邢克超;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分析模式:领域与分布[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8 方展画;国外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及其研究方法论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9 张兴成;东方主义的全球化逻辑[J];读书;2004年03期
10 谢安邦;阎光才;;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有信;比较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发展的历史分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朱勃;国外比较教育学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比较教育学简介[J];江西教育;1981年02期
4 吴克庚;比较教育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3年01期
5 夏国英;关于我国比较教育学发展之可行走向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朱勃;比较教育学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7 祁小梅;论教育思想的基本属性[J];理工高教研究;1997年01期
8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9 方苹;苏联比较教育学会成立[J];比较教育研究;1990年06期
10 诸惠芳;推荐新出版的《比较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克灿;;试论金履祥的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王松涛;;贾谊教育思想述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4 罗海兵;;匡互生的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侯柱平;;谈谈《乌托邦》中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罗海兵;;匡互生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施克灿;;试论金履祥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松涛;;贾谊教育思想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文犀;;北美殖民地时期教育思想初探[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帆;顾明远从教6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周义;关于海德格尔教育思想的猜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罗莺莺 陈志武;王沛清教育思想 与实践研讨会举行[N];湖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罗莺莺 陈志武;王沛清教育思想 与实践研讨会举行[N];湖南日报;2010年
5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 任水霞;简论墨子的实践教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6 市教师进修学院供稿;用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统领教育教学工作[N];盘锦日报;2009年
7 记者 孙博;杜斌丞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各界导报;2007年
8 记者 万君邋实习生 任欣;杜斌丞生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7年
9 陈木兰;西方教育思想:可以反复燃烧的能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记者 陈菁霞;学者指出:民国基础教育思想值得学习[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何方昱;钱穆教育思想初探[D];新疆大学;2003年
3 黄勤;诺亚·韦伯斯特的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严忠德;严复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赵宏利;荀子教育思想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7 李良方;顾毓t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谭皓;仓石武四郎中国语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振威;胡瑗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术红;中国古代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形成及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3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8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