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返乡就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返乡就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由于城市入学难、学籍管理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背景因素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由城返乡就学现象将持续、长期存在。根据对中部三省的抽样调查,返乡就学农民工子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学业适应问题,尤其是对课程和教法的不适应。但返乡就学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赋予不少农民工子女一种亲切感,并不再被标签化,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为此,一方面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课程衔接,开展差别化辅导;另一方面,注重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社会心理特征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返乡就学 学业适应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民工子女返乡就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批准号:EFA090372)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产业转型背景下江西民工子女返乡就学问题研究”(编号:09YB26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根据随迁与否,我们一般将农民工子女分为两大类:随父母进城就读的称为流动儿童,未随父母进城而是留在农村户籍地就读的称为留守儿童。但另有一类介于二者之间的农民工子女——曾在城市成长、生活和随读,后因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桑锦龙;雷虹;郭志成;;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初探[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3 程方生;;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县城集聚现象剖析——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娟;;社会资本和农民工城市创业——以电视剧《都市外乡人》女主角为个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3 郭根山;刘玉萍;;提高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沈新坤;张必春;;农民工“返乡潮”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5 张荣现;李占立;;新生代农民工的蚁族困境及法律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马春丽;肖世忱;;重庆市“棒棒”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7 白文丽;刘德林;;后改革时代农民工问题的深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分层现象与对策——来自安徽农民工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林园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0期
10 郭根山;刘玉萍;;试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善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问题探讨[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苏振芳;林俊荣;;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及其预测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杜书云;张广宇;;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刘建洲;;公民权、阶级形成与农民工问题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陈倩;;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迁移的理性归因[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仲兴;蔡曦蕾;;农民工犯罪:概念、司法宽容及类型[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8 张翠莲;;代际转换与需要满足:非正式组织对管理新生代农民工的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饶吉银;;社会冲突与和谐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5 严志兰;在闽台商社会适应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研;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黄飞;对韩汉语教师社会融入迟滞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季孝龙;农民工身份边缘化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赵维维;“城中村”人口的“城市隔离”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红霞;大陆偶像剧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宏飞;农民工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赖运荣;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融入进程中政府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南;农民工子女入学难[J];w,
本文编号:994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9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