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业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北京的调研证据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北京的调研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学业表现 打工子弟学校 有序概率选择模型
【摘要】: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业表现 打工子弟学校 有序概率选择模型
【基金】:福特基金课题“中国城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保障政策研究”(1075-0895) 国家留学基金委“200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直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后代要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成为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城市中受教育的弱势群体,其教育状况长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在CNKI知识元库的学术解释中流动儿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2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吴霓;;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3 张利洪;刘洲;;刍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5 鲁秀美;李培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6 邵国栋;;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以南京市某民工子弟小学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05期
7 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8 危珊珊;杨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理论界;2006年06期
9 徐小霞,张翠娥;弱势在延续——农民工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析[J];青年探索;2005年04期
10 张秋凌,屈志勇,邹泓;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对北京、深圳、绍兴、咸阳四城市的访谈报告[J];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尤佳;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供需结构调整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朱娟;透视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红燕;流动儿童学校生存与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云江;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代燕春;苗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鲁小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责任主体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许世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培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小萍,冯玲英,李慧蓉,彭咏梅;儿童学习成绩与智力、气质、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5期
2 朱金富,祁富生,贾福军;父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3 钟天平,金文焕,张秀梅,招慧英,林海建,杨春晖;小学生个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4 冯丽雅;大、小班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雷万鹏;杨帆;;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结构转型——武汉市流动儿童家长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7年01期
6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7 明庆华;评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歧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8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10 赵芳,赵烨烨;父母的过高期待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sズ
本文编号:997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9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