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新视点
发布时间:2021-03-20 10:40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是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内领导体制。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确立与实施,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所带来的职、责、权分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功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一体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外控式管理的同时,又随之产生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教职工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更无权过问学校管理事务;又由于学校管理缺乏民主,群策群力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中小学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因素。目前,随着我国社会背景及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的变化,找到一个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切入点迫在眉睫。西方国家目前广为推行实施的以学校为本位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我国中小学现实的需求,对我们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行的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与西方的校本管理理念和优势的分析、比较,试图从西方校本管理的视点来阐述一些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设想,以期达到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这一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之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71.2
本文编号:121801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71.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 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实施概观
(一) 现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1 权力下放不到位,学校仍处于外控式的管理状态
2 学校管理缺乏民主,压抑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3 校长“负责制”走向“专权制”
4 校长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严重失衡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教育行政部门观念落后,行为错位
2 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3 、 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4 、 校长选拔机制不健全,责任错位
二、 校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 背景分析
(二) 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三) 校本管理的价值
1 、 校本管理实行权力下放,强调学校自主管理
2 、 校本管理倡导共同决策
3 、 校本管理注重校长、教师、家长的权力重组
4 、 校本管理是有效促进组织与人共同发展的管理
5 、 校本管理注重办校理念
三、 校本管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新思路
(一) 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管理自主权
1 实行“两权”分离,依法放权
2 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扩大学校管理自主权
3 明确校长权力,切实落实管理职权
(二) 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倡导共同参与决策
1 实施“三会制”为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制度保障
2 发挥教师专长,做到群策群力
(三)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1 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职权
2 管理机构下移,让教职工真正能够参与学校管理
3 构建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四) 建立、完善中小学校长权力制衡机制
1 、 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意义
2 建立权力监督机构,实施有效监督
3 、 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
四、 借鉴校本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更新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二) 因地制宜,借鉴吸收
(三) 加强信息交流,赢得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中国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向林;新城区校本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敏;我国公立中小学校长权责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21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