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谁从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中受益——基于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符应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12-31 12:13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学习,需要以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积累的深度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消化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进而将其应用于实践,重构与生存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业挤压实践,学生缺乏丰富的深度直接经验,其知识学习既与直接经验脱节,也不应用于实践,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缺乏深度理解,这是一种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虽然城乡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教育病,但是从升学结果来看,城市中、上阶层子女从中受益最大。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之间符应关系的角度分析,虽然城乡学生都缺乏充分的直接经验,但来自城市中、上阶层的学生拥有更多的结构化间接经验,这与偏好学术性知识的学校文化相符应,进而能够形成学业优势。这种符应与优势在应试教育和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被强化。为了矫治上述教育病并弱化升学结果上的阶层差距,学校文化应充分吸收劳动与实践内涵,家庭与学校应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劳动与实践以积累深度直接经验,学校还要基于深度直接经验进行教学、评价和招生,从而扩大对实用型知识的开放与符应。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校教育中知识学习的应然逻辑
    (一)经验的类型与教育认识论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类型
        2.教育认识论的优势与劣势
    (二)知识学习的应然逻辑:基于深度直接经验并付诸实践
        1.学生在日常生存与实践中广泛积累丰富的深度直接经验
        2.学生在学校的知识学习中运用先行积累的直接经验活化、消化间接经验
        3.学生将掌握的间接经验付诸生存与实践,重构经验结构,并用其改善生存
二、应该教育中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
    (一)应试教育下知识学习的实然逻辑:从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
    (二)应试教育下间接经验挤压直接经验
    (三)农村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双重断裂
        1.所学的间接经验与其直接经验断裂
        2.所学间接经验很难在农村应用
    (四)城市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双重断裂
        1.所学的间接经验与其直接经验断裂
        2.所学间接经验很少用于改善生存与实践
三、升学结果中的阶层分化
四、城市中、上阶层子女受益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文化偏好带来文化符应与排斥
        1.学校文化偏好
        2.文化符应与排斥
    (二)城乡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的符应关系
        1.农村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的符应关系
        2.城市中、上阶层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的符应关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与生存——教育认识论新论[J]. 朱新卓.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9)
[2]教学认识论:批判与重建[J]. 潘洪建.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4)
[3]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J]. 秦玉友,赵忠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4)
[4]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获得的阶层差异状况分析:1982—2010——基于我国7所重点大学的实证调查[J]. 王伟宜.  教育研究. 2013(07)
[5]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影响[J]. 朱新卓,石俊华,董智慧.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4)
[6]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J]. 李长吉.  教育研究. 2012(06)
[7]我国城乡补习教育发展及其经济成本的调查研究[J]. 陈全功,程蹊,李忠斌.  教育与经济. 2011(02)
[8]城市生态景观“伪生态化”的哲学反思[J]. 王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1)
[9]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冯建军.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2)
[10]青少年课外学习特点的分析与建议[J]. 吴思为,伍新春,赖丹凤.  教育学报. 2010(02)

硕士论文
[1]童年的“结构化”:基于对32名上海小学生的个案研究[D]. 邱天敏.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
[2]农村隐性辍学生:两种文化合力下的学校边缘人[D]. 刘焕然.华中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9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949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