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话语实践:建构学校公共生活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1-02-15 18:20
公共生活的建构离不开公共话语,公共话语实践帮助个体走向公共生活,使理性个体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并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在学校中,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包括课程与教学、课外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及学校的制度安排。促使学校课程与教学中师生双方充分对话、交流与探讨,举办演讲、辩论等更多元的活动以推进公共话语权的实现,积极建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推广公共话语的媒介工具,并在学校制度中保障个体的言论自由与公共话语渠道,推动师生参与民主管理,以建构更为广阔的学校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德性。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公共话语:建构公共生活的密钥
(一)公共话语彰显理性行动者的主体性
(二)公共话语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
(三)公共话语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
二、学校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
(一)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
(二)课外活动
(三)学校制度
三、话语实践: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
(一)课程与教学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二)课外活动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三)学校制度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公共精神的培育[J]. 戚万学. 教育研究. 2017(11)
[2]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J]. 郭湛,桑明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03)
[3]论学校制度建构中的学生参与品质及其提升[J]. 张添翼,杜时忠.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4]团结的教育生活与公民公共心灵的培育[J]. 吕寿伟.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5)
[5]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J]. 冯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6]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J]. 冯建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公共生活的四维功能与公民教育的建构[J].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1)
[8]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从话语的视角看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J]. 刘铁芳. 教育学报. 2013(02)
[9]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 刘桂影,李森.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06)
[10]制度何以育德?[J].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学校管理伦理论纲[D]. 王家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5327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公共话语:建构公共生活的密钥
(一)公共话语彰显理性行动者的主体性
(二)公共话语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
(三)公共话语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
二、学校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
(一)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
(二)课外活动
(三)学校制度
三、话语实践: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
(一)课程与教学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二)课外活动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三)学校制度中的公共话语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公共精神的培育[J]. 戚万学. 教育研究. 2017(11)
[2]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J]. 郭湛,桑明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03)
[3]论学校制度建构中的学生参与品质及其提升[J]. 张添翼,杜时忠.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4]团结的教育生活与公民公共心灵的培育[J]. 吕寿伟.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5)
[5]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J]. 冯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6]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J]. 冯建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公共生活的四维功能与公民教育的建构[J].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1)
[8]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从话语的视角看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J]. 刘铁芳. 教育学报. 2013(02)
[9]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 刘桂影,李森.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06)
[10]制度何以育德?[J]. 杜时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学校管理伦理论纲[D]. 王家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03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