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10 01:29
  德育衔接是德育过程的阶段衔接,作为学校德育过程的小学、中学、大学是德育过程的整体,道德教育的每一阶段是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及不断发展的。担负着不同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的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应根据学生各学习阶段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生成规律,实际地、有层次地做好分工与链接,以保证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渐进性和差异性,使几个阶段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不间断进行。本文梳理并解读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以认知发展理论为出发点,揭示道德认知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核心、认知发展理论的特点、学校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道德发展的逻辑因素和社会因素,论证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基点在于学生的逻辑认知发展。由于学生逻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是道德发展连续性的条件,因此,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成为可能。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模型清楚明白地表明了个体在各个年龄阶段能所达到的道德发展水平,其理论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等思想,为我国学校德育衔接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本文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相关内容。大中小学校德育衔接的对象是各学习阶段学校的道德...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6 相关概念厘定
2 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使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成为可能
    2.2“三水平六阶段”模型为研究学校德育衔接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2.3 认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解决学校德育衔接问题提供实践方向
3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的综合分析
    3.1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对象是学校的道德教育
    3.2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前提是分析学生的道德状况
    3.3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3.4 学校德育衔接的关键是厘清大中小学德育相互衔接的内在联系
4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实践反思
    4.1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4.2 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对策思考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育衔接研究检视——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梳理的视角[J]. 李威娜,胡新峰,郑敬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01)
[2]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刘咏宝.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3]试论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J]. 罗海英.  教学与管理. 2012(31)
[4]德育衔接问题研究述评[J]. 郑敬斌,王立仁.  上海教育科研. 2012(02)
[5]当前大学与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及对策[J]. 徐永赞,陈新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0)
[6]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 周琴,胡昂.  皖西学院学报. 2011(01)
[7]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J]. 李家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8]论本科生德育和研究生德育衔接问题[J]. 马化祥.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7)
[9]大、中学校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俞晓群,陈强.  大众文艺. 2010(11)
[10]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J]. 常春燕.  教书育人. 2010(06)

硕士论文
[1]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 李雅静.河北科技大学 2012
[2]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D]. 史凌云.华中科技大学 2010
[3]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 陈仲臻.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实践探讨[D]. 孙胜.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5]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D]. 蒋福明.湖南师范大学 2006
[6]中学与大学德育的衔接[D]. 汪红梅.江西师范大学 2005
[7]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 叶雷.华中师范大学 2005
[8]我国普通高校与普通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 杨清.华中师范大学 2004
[9]论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D]. 王颖.上海师范大学 2004
[10]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反思和重构——新科尔伯格理论研究[D]. 姚莉.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86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86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