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新制度主义视野下学校委托管理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7-05-24 01:10

  本文关键词:新制度主义视野下学校委托管理的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海地区实施的学校委托管理对改造薄弱学校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如何使被托管的薄弱学校,在托管后取得更好的发展被广为关注。本文选取中介机构对公办学校进行托管的模式,以新制度主义为视角探究这一模式中被托管学校的制度实施及影响制度实施的相关因素。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一所被托管学校为个案,深入实地获取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多种资料,,为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在个案学校期间,笔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通过访谈、观察、收集文本资料等方式,从整体上对委托管理前后的状况予以把握。基于对数据的质化分析,并在新制度主义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对D学校制度实施进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分述如下: (一)被托管后的D学校主要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学校制度的重建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推动D学校制度实施的主体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初始变革力量的托管团队;另一方面是在托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土化”干部队伍,这为D学校制度的实施提供后续保障。 (三)D学校在托管初便重视采用合理有效的实施方式。正式会议的召开、下发文本组织学习、非正式座谈等都是D学校的常用举措。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D学校所进行的制度实施具有模仿特征,这种模仿方式帮助D学校在托管初,及时建立起一套制度体系,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而从托管的进程来看,D学校的制度实施也经历了简单模仿、理解模仿到自主发展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学校委托管理 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模仿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6
  • 一、 研究的缘起8-10
  • (一) 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8-9
  • (二) 委托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9-10
  • 二、 研究的目的与问题10-11
  • 三、 研究的意义11-12
  • (一) 现实意义11-12
  • (二) 理论意义12
  • 四、 文献回顾与启示12-16
  • 第二章 个案研究设计与实施16-31
  • 一、 研究的理论准备16-22
  • (一) 概念的厘定16-18
  • (二) 本研究的理论来源18-20
  • (三) 本研究的框架20-22
  • 二、 研究的方法与实施22-31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22-23
  • (二) 个案的选择23-25
  • (三) 分析单位25-26
  • (四) 研究假设26-27
  • (五) 资料收集与数据整理27-29
  • (六) 研究质量与论文撰写29-31
  • 第三章 学校委托管理:制度移植的过程31-59
  • 一、 D 学校被托管前的背景描述31-35
  • (一) “薄弱”的硬件设施32-33
  • (二) “亟待解决”的师资问题33-34
  • (三) “粗放”的学校制度34
  • (四) “众说纷纭”的生源问题34-35
  • 二、 “成功教育”理念及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植入35-50
  • (一) 构建学校发展的基石——正式制度“移植”的过程36-40
  • (二) 寻求办学理念的认同——非正式制度的移植40-45
  • (三) 制度变革遭遇“尴尬”45-46
  • (四)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实施的特点46-50
  • 三、 D 学校制度实施后的状况50-59
  • (一) 正式制度的实施状况51-55
  • (二) 非正式制度的实施状况55-59
  • 第四章 学校委托管理:制度移植的机制分析59-79
  • 一、 个案学校制度实施特征:模仿和移植59-68
  • (一) 制度模仿:学校做了什么?60-63
  • (二) 模仿的成效:学校做的如何?63-67
  • (三) 小结67-68
  • 二、 影响 D 学校制度实施的因素分析68-77
  • (一) D 学校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68-71
  • (二) D 学校制度实施的主体71-74
  • (三) D 学校制度实施的方式及其作用74-77
  • 三、 本章小结77-79
  • (一) D 学校制度实施的特征77
  • (二) 影响 D 学校制度实施的因素77-79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79-86
  • 一、 研究结论79-82
  • (一) 初步的总结与讨论79-81
  • (二)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81-82
  • 二、 研究启示82-84
  • 三、 研究反思84-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一:行政人员(老教师)访谈提纲91-92
  • 附录二:年轻老师(新教师)访谈提纲92-93
  • 附录三:L 校长访谈提纲93-95
  • 附录四:调查问卷95-98
  • 研究成果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海因兹-迪特·迈尔;布莱恩·罗万;郑砚秋;;教育中的新制度主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3 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杜育红;论教育组织及其变革低效的制度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胡汉昌;制度模仿的历史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罗必良;曹正汉;张日新;;观念、教育观念与教育制度——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杨雪冬;;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以立法听证为个案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郭熙保,胡汉昌;论制度模仿[J];江汉论坛;2004年03期

9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10 朱智刚;;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将;区域后发优势形成的技术和制度支持[D];同济大学;2006年

3 刘国艳;制度分析视野中的学校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5 孙翠香;学校变革主体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怡;学校委托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制度主义视野下学校委托管理的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89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