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17-05-29 01:01

  本文关键词: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校长负责制,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动摇,教育管理重心开始下移。 几乎同一时期,西方学校有效改革运动开始全面推行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校本管理,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各国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方校本管理理念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我国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具有指导作用,,文章力图寻求西方校本管理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闪光点,以期解决现实问题。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全面分析和综合性论述了校本管理的历史渊源、基本理念、管理模式,着重分析校本管理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阐述我国实施校本管理的现实意义,提出校本管理符合中国现实需求。 第三部分:结合我国校长负责制特色及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实践,对校本管理在我国实施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学校管理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校本管理 理念 模式 校长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7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1 校本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6-14
  • 1.1 校本管理的产生背景6-7
  • 1.1.1 校本管理的起源6
  • 1.1.2 校本管理在各国的发展和演变6-7
  • 1.2 校本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理念7-11
  • 1.2.1 校本管理的概念7-8
  • 1.2.2 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8-11
  • 1.3 校本管理的模式11-14
  • 1.3.1 校本管理的基本模式11-13
  • 1.3.2 校长主导、平衡控制型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13-14
  • 2 校本管理在我国实施的意义14-16
  • 2.1 校本管理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4-15
  • 2.2 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呼唤校本管理15-16
  • 3 校本管理在我国实施中的策略探讨16-41
  • 3.1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是实施校本管理的保障16-17
  • 3.1.1 宏观层面改革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16-17
  • 3.1.2 学校层面的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校本管理的原则和目的17
  • 3.2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17-27
  • 3.2.1 校长负责制在实施中与校本管理相悖之表现18-20
  • 3.2.2 确保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的职责和地位20-21
  • 3.2.3 确保对校长的监督21-24
  • 3.2.4 完整校长培训机制,提高校长素质,推进校长职业化24-25
  • 3.2.5 以组织管理内外环境为权变依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实施不同的校长负责制25-27
  • 3.3 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下实施校本管理的核心27-32
  • 3.3.1 学校民主管理的必要性27-28
  • 3.3.2 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及运作策略28-30
  • 3.3.3 作者对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的思考30-32
  • 3.4 教师的校本培训是实施校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2-36
  • 3.4.1 校本培训理念的前瞻性及其现实性意义32-34
  • 3.4.2 校本管理强化校本培训的基本内涵34-36
  • 3.5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36-41
  • 3.5.1 我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36-37
  • 3.5.2 课程开发的校本理念的前瞻性表现37-38
  • 3.5.3 校本管理强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38-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 后记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崴;校本管理:理念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2 马永辉;“校本管理”理念与实践研究[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冯志军;对中小学推行校本管理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07期

4 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冯国瑞;校本管理与校长角色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6 易希平;;校本管理未必是一朵结果实的花[J];校长阅刊;2007年04期

7 金建生;周良庆;;谈精致特色校本管理[J];宁夏教育;2007年10期

8 赵蒙成;香港的“校本管理”改革评介[J];教学与管理;2000年10期

9 范伟东;试论校本管理的实用价值与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4年11期

10 杨洪辉;“校本管理”理念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德志;;校本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殷树凤;;校本管理中的校长角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郭立新;龚瑞;;理念、制度——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少年司法之走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赵明;;充分发挥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使西部旅游成为高品位的特色之旅[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张爱英;施余兵;李文娟;;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6 陈世民;;浅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理念[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4年第五期[C];2004年

7 潘云录;;浅谈生态园林与植物保护[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8 施源;周丽亚;;理念、方法与分析框架——从深圳实践论近期建设规划的评估方法[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郑祖安;陈元;;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理念的探讨[A];湖北省抗癌协会、湖北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十七届肿瘤学术大会(2007)论文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陈红;;学术期刊的理念、宗旨与发展战略[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宜都市姚家店中学校长 何方金;以文化建设促进校本管理[N];宜昌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叶莎莎;中小学校本管理该怎么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肖来稳;曲靖市北关小学校本管理创佳绩[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叶莎莎;校本管理如何管出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丁昌国 淄川第一中学校长;创新校本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N];淄博日报;2009年

6 程方平;“校本管理”时代正在到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永;“校本管理”模式引入内地[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九俊;校本管理:一种本土化的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耀成 吴绍锋;强化校本管理 提升办学品位[N];团结报;2007年

10 李军;香港学者眼中的校本管理与学校效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水发;我国发达城市学校领导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有升;理念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钱海红;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段俊霞;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维国;公共性理念的现代转型及其困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华;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宇彤;民办中学校本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雷彦兴;美国校本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亚莉;校本管理中的学校权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丹丹;我国中小学实施校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炜;美国校本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殷建华;中小学“校本管理”模式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2年

9 赵金龙;中美中小学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40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