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阅读论文 >

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3:40

  本文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容效度 阅读理解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摘要】: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是国内唯一一种专门为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高级阶段设计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自2005年起,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和新修订的《高校英语专业考试大纲》(2004),该考试的性质、构念领域、任务要求、分数比重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阅读理解也是最重要的测试部分之一。本研究分析采用的是根据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考试任务特点框架,并结合阅读考试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新的框架从语言输入和预期反应两个角度考察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 (1)依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和新修订的《高校英语专业考试大纲》(2004)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测试的要求,从语言输入的特点来探究从2005至2007这三年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内容效度。语言输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阅读材料长度,一定难度的因素,题材以及体裁。 (2)依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和新修订的《高校英语专业考试大纲》(2004)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测试的要求,从预计反应的特点来探究从2005至2007这三年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内容效度。预期反应特点体现在对阅读技巧运用的要求。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包括2005至2007年这三年的八级试卷,《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新修订的《高校英语专业考试大纲》(2004)以及这三年八级试卷中阅读理解项目的全国平均成绩。数据主要通过数,计算,以及对比这三个步骤完成。 本研究的发现是: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和新修订的《高校英语专业考试大纲》(2004),本研究发现从2005至2007这三年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具有很高的内容效度。这一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这三年八级试卷中阅读材料的长度符合大纲的相关要求,并且这三年的阅读理解材料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 第二,促使八级试卷中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因素在这三年的试卷总呈现出一致性与稳定性,能够体现出考试大纲对难度的要求。首先,这三年阅读理解材料的平均句长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体现出材料语言组织的连贯性。其次,这三年中阅读材料新信息分布既不是太紧也不是太松,符合考察类测试的特点。再次,通过参照可读性标准发现这三年中大部分文章的可读性是介于比较难和难之间,同时每年阅读材料总体的可读性与难易度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句子类型和从句类型作为句法特征在这三年中分布是相对稳定和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句子的难度也是相对稳定的。 第三,这三年八级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题材的选择符合考试大纲中规定题材广泛的要求,文章涉及不同领域,同时这也能促进学生在阅读训练时进行广泛性地阅读,符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要求。 第四,这三年八级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体裁的类型基本符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体裁多样性的要求。应该指出的是这三年中阅读理解材料均未涉及考试大纲中所列举的广告,说明书,图表的体裁类型。 第五,通过对题目类型的研究发现这三年八级试卷阅读理解中对阅读技巧运用的要求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并且相同类型阅读技能的运用在三年的试卷分布稳定。 本研究对试卷设计和语言教学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测试采用的是多项选择这一客观题型,确保了理想的考试信度,但这种测试方法忽略了语言测试任务与实际语言运用任务的对应,即缺乏真实性和反映性,因此应考虑增加主观题型;第二,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增加近三年试卷中的未出现的体裁类型;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阅读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并在阅读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本研究存在些不足:第一,由于缺少学生八级测试的详细成绩,未能分析每条题目的难度是否适中;第二,对于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考试任务特点框架的修改存在不足,对所涉及阅读理解语言输入特点不全面,未对阅读材料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修辞方法,以及词汇进行研究;第三,本研究只分析了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并不是一项完整的八级测试的效度研究。
【关键词】:内容效度 阅读理解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4-7
  • 中文摘要7-14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4-17
  • 1.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14
  • 1.2 Motivations for the Research14-15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4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6-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39
  • 2.1 Discussion of the Key Terms in this Study17-25
  • 2.1.1 Validity17-18
  • 2.1.2 Content Validity18-19
  • 2.1.3 TEM and TEM-819-22
  • 2.1.4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RCT)22-25
  • 2.2 Related Studies on Validity25-30
  • 2.2.1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Language Test25-27
  • 2.2.2 Framework of Task Characteristics27-30
  • 2.3 Related Empirical Studies30-35
  • 2.3.1 Previous Research on Validity30-32
  • 2.3.2 Previous Research on TEM-832-34
  • 2.3.3 Previous Research on RCT34-35
  • 2.4 The Newly Revised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35-37
  • 2.5 Specification of Research Objectives37-39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9-45
  • 3.1 Research Objectives39
  • 3.2 Research Design39-45
  • 3.2.1 Materials Description39-42
  • 3.2.2 Data Collection42-43
  • 3.2.3 Data analysis43-45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45-66
  • 4.1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 from 2005 to 2007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put45-60
  • 4.1.1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 from 2005 to 2007 in Terms of Total Length45-47
  • 4.1.2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 from 2005 to 2007 in Terms of Difficulty Variables47-57
  • 4.1.3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 from 2005 to 2007 in Terms of Topics57-60
  • 4.2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C of TEM-8 from 2005 to 2007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ected response60-6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6-70
  • 5.1 Major Findings66-67
  • 5.2 Implications67-68
  • 5.3 Limitations68
  • 5.4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68-70
  • References70-73
  • Appendix I73-74
  • Appendix II74-75
  • Appendix III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关于PRETCO考试A级阅读部分的效度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2 ;专题三 阅读理解[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6期

3 覃凤驱;;英语高考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19期

4 ;酷酷猫课堂[J];金色少年;2004年05期

5 刘本龙;;高考阅读理解全攻略[J];英语知识;2011年07期

6 李庆升;;浅谈如何做阅读理解中的猜词题[J];青苹果;2004年02期

7 ;新闻英语样篇阅读理解练习与解析[J];英语文摘;2011年08期

8 王逢鑫;;新闻英语样篇阅读理解练习与解析[J];英语文摘;2011年09期

9 杜胜安;朱爱琼;;专练十五 阅读理解(人物故事和生活感悟类)(英文)[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6期

10 李新;;新闻类阅读理解一篇[J];新高考(高一语数外);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冯翠钦;;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训练策略及测试反拨效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彦;;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宏伟;;通过阅读理解的测试对比看直接法和语法翻译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董立达;姚茹;;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爱平;金灿灿;朱小姝;初晓勇;;材料呈现方式对儿童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赵晶;;理解监测对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的调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龚少英;徐先彩;韩亚平;叶晶;;初一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工作记忆与阅读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必隐;Joseph H.Danks;;中、英文阅读理解之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朱俊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常见问题解答[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慧 朔城区四中;阅读理解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N];朔州日报;2011年

2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大营学校 王洪欣;阅读理解的技巧[N];学知报;2011年

3 漳县一中 包小芳;浅谈文言诗文阅读理解的几种思路[N];定西日报;2009年

4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李白坚;“五马分尸”式的阅读理解该叫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扬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田启云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许菊芳;三思而后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蒋存芹;谈英语阅读理解的教与学[N];学知报;2010年

7 王华芳;怎样训练英语的阅读理解[N];贵州政协报;2009年

8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付永;山东7所高校改革英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6年

9 肥城市实验中学 李海滨;认清规律,注重方法,巧解阅读[N];学知报;2011年

10 肥城市泰西中学 刘红星;我的阅读课堂[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慧;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茂林;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的策略运用及其眼动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永萍;基于模式知识库的问题回答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志昌;开放域阅读理解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蒋波;分栏设计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仁敬;汉语纯失读患者的隐性阅读[D];浙江大学;2010年

7 汪顺玉;语言测试构念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侯艳萍;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任务难度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萍;TEM4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分析(2000-200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田冬梅;英语专业八级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王秋艳;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研究(1997-2008)[D];重庆大学;2009年

4 陈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蒋淑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研究(1996-2007)[D];重庆大学;2009年

6 唐艳鸣;试论中职生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谭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ESL词汇知识对阅读理解之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沈小兰;从阅读的心理过程谈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菊芬;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元认知策略的培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赵艳妮;词汇衔接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102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