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对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05:56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由此衍生的新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也在进行着“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性使得它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海量的阅读信息,已有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新的阅读方式逐渐在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蔓延开来,阅读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生阅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碎片化”阅读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如何使“碎片化”阅读更加契合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所应探索的方向。本文撰写遵循“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参阅大量书籍和文献了解“碎片化”阅读现有的研究现状,界定研究的相关概念,再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方式获知研究主体的“碎片化”阅读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碎片化”阅读对于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提出可行的指导策略,以期望化消极为积极,有效利用“碎片化”阅读的优势,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场所
图 4-1、图 4-2、图 4-3 反应了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基本情况,其中表示有过“碎片化”阅读经历的同学有 66 人,占调查人数的 80%,通常借助手机获取信息的有 43 人,占总人数的 65%。在问到借助新媒体获取的信息量占平时获取信息总量的比重时,有超过 50%的人表示占据比重过半。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得出:除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他们获取信息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以手机、电脑等为载体的网络阅读。有由可见“此碎片化”阅读已经广泛延伸到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了。
“碎片化”阅读对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如图 4-6 所示,有近 90%的学生表示他们进行“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场所是在家中。只有 12%的学生表示也会在学校课间借助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这是因为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学校,所以为了手机不被上缴,学生们进行“碎片化”阅读更倾向于在无所约束的家中。不论是调查数据方面还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该学校对于本校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在家进行“碎片化”阅读也间接地将培养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责任回归到了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碎片化阅读”的常态化——浅析信息过载对当代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J]. 吴媛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2)
[2]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3]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3)
[4]碎片化阅读:或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之一[J]. 王艳玲. 名作欣赏. 2015(07)
[5]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 陈奕,凌梦丹. 编辑之友. 2014(05)
[6]“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 吴海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3)
[7]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 段志兵. 中国编辑. 2012(05)
[8]“碎片化”阅读的时代[J]. 许民彤. 乡音. 2012(08)
[9]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 彭兰. 今传媒. 2011(10)
[10]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J]. 陈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7-9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 白育嘉.沈阳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研究[D]. 吴飞飞.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碎片化阅读对高中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 刘晶瑛.河北师范大学 2015
[4]中学生浅阅读与阅读教育对策浅探[D]. 王丽.首都师范大学 2014
[5]微传播碎片化研究[D]. 来艺博.河南大学 2014
[6]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D]. 张克永.吉林大学 2014
[7]微传播环境下的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研究[D]. 张韵.暨南大学 2014
[8]碎片化阅读对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的影响研究[D]. 王波岚.四川师范大学 2013
[9]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影响[D]. 孟丽娟.杭州师范大学 2012
[10]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其培养研究[D]. 崔海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4986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场所
图 4-1、图 4-2、图 4-3 反应了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基本情况,其中表示有过“碎片化”阅读经历的同学有 66 人,占调查人数的 80%,通常借助手机获取信息的有 43 人,占总人数的 65%。在问到借助新媒体获取的信息量占平时获取信息总量的比重时,有超过 50%的人表示占据比重过半。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得出:除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他们获取信息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以手机、电脑等为载体的网络阅读。有由可见“此碎片化”阅读已经广泛延伸到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了。
“碎片化”阅读对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如图 4-6 所示,有近 90%的学生表示他们进行“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场所是在家中。只有 12%的学生表示也会在学校课间借助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这是因为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学校,所以为了手机不被上缴,学生们进行“碎片化”阅读更倾向于在无所约束的家中。不论是调查数据方面还是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该学校对于本校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同学选择在家进行“碎片化”阅读也间接地将培养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责任回归到了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碎片化阅读”的常态化——浅析信息过载对当代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J]. 吴媛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2)
[2]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3]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3)
[4]碎片化阅读:或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之一[J]. 王艳玲. 名作欣赏. 2015(07)
[5]微博“碎片化阅读”的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 陈奕,凌梦丹. 编辑之友. 2014(05)
[6]“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 吴海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3)
[7]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 段志兵. 中国编辑. 2012(05)
[8]“碎片化”阅读的时代[J]. 许民彤. 乡音. 2012(08)
[9]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 彭兰. 今传媒. 2011(10)
[10]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J]. 陈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7-9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 白育嘉.沈阳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研究[D]. 吴飞飞.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碎片化阅读对高中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 刘晶瑛.河北师范大学 2015
[4]中学生浅阅读与阅读教育对策浅探[D]. 王丽.首都师范大学 2014
[5]微传播碎片化研究[D]. 来艺博.河南大学 2014
[6]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D]. 张克永.吉林大学 2014
[7]微传播环境下的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研究[D]. 张韵.暨南大学 2014
[8]碎片化阅读对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的影响研究[D]. 王波岚.四川师范大学 2013
[9]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影响[D]. 孟丽娟.杭州师范大学 2012
[10]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其培养研究[D]. 崔海峰.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4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12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