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8:44
文言文经历了五千年时间的洗礼,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散文小说,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学习文言文是了解中国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高中语文的教育任务之一。笔者依据前人培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及阅读能力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观摩与教学活动,探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培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首先,论文阐述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相关概念。对文言文、语文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且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将文言文阅读能力分为:语感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其次,笔者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师生的访谈内容,探寻当前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发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接下来,论文论述了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目的和要求。获得知识,理解文章内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概论
第一节 与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文言文
二、语文能力
三、阅读能力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构成
一、语感能力
二、理解能力
三、审美能力
四、迁移能力
第二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目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生因素
第三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和目的
一、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夯实知识,理解文章内涵
二、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一) 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的古汉语素养
(二)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层次地逐步培养能力
(三) 注重一般能力的培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对学生的要求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 做好初、高中文言文知识的衔接
(三) 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四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建构
一、阅读策略的基本内涵
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运用激情导入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 巧设悬念,问题引入
(二) 巧用故事,激发情趣
(三) 背景引入,感悟思想
(四) 诗句导入,引发共鸣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 课前预习篇章的习惯
(二) 课堂师生互动的习惯
(三) 课后知识整合的习惯
三、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一) 粗读
(二) 研读
(三) 品读
四、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
(一) 片段式“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 整体式“先行组织者”策略
五、运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 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
(二) 以绘画的形式再现情境
(三) 以音乐的方式渲染情境
(四) 以生活的实例表现情境
六、重视学法的指导,找准培养阅读能力的切入点
(一) 学会大声朗读
(二) 做好课堂笔记
(三) 重视课外阅读
(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第三节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逍遥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进一步提高文言迁移能力——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 黄克堂. 考试周刊. 2017(34)
[2]浅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王真. 亚太教育. 2016(05)
[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 陈旺. 亚太教育. 2016(02)
[4]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J]. 张秋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S2)
[5]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7)
[6]语文能力概念辨析[J]. 肖玉姣,陈树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7]拓展迁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 俞伯华. 阅读与写作. 2010(09)
[8]如何记课堂笔记[J]. 马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9]双管齐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J]. 陈灵红. 文学教育(下). 2010(01)
[10]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述评[J]. 张连云.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9)
硕士论文
[1]论培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D]. 郑莉.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培养策略研究[D]. 周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 李迎春.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策略研究[D]. 韩丽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周瑾.四川师范大学 2011
[6]探究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 庞玉忠.苏州大学 2010
[7]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 吴风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审美教学刍议[D]. 顾洪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824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概论
第一节 与文言文阅读能力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文言文
二、语文能力
三、阅读能力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构成
一、语感能力
二、理解能力
三、审美能力
四、迁移能力
第二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目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生因素
第三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和目的
一、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夯实知识,理解文章内涵
二、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一) 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的古汉语素养
(二)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层次地逐步培养能力
(三) 注重一般能力的培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对学生的要求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 做好初、高中文言文知识的衔接
(三) 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四章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建构
一、阅读策略的基本内涵
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运用激情导入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 巧设悬念,问题引入
(二) 巧用故事,激发情趣
(三) 背景引入,感悟思想
(四) 诗句导入,引发共鸣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 课前预习篇章的习惯
(二) 课堂师生互动的习惯
(三) 课后知识整合的习惯
三、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一) 粗读
(二) 研读
(三) 品读
四、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
(一) 片段式“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 整体式“先行组织者”策略
五、运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 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
(二) 以绘画的形式再现情境
(三) 以音乐的方式渲染情境
(四) 以生活的实例表现情境
六、重视学法的指导,找准培养阅读能力的切入点
(一) 学会大声朗读
(二) 做好课堂笔记
(三) 重视课外阅读
(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第三节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逍遥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进一步提高文言迁移能力——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 黄克堂. 考试周刊. 2017(34)
[2]浅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王真. 亚太教育. 2016(05)
[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 陈旺. 亚太教育. 2016(02)
[4]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J]. 张秋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S2)
[5]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7)
[6]语文能力概念辨析[J]. 肖玉姣,陈树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7]拓展迁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 俞伯华. 阅读与写作. 2010(09)
[8]如何记课堂笔记[J]. 马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9]双管齐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J]. 陈灵红. 文学教育(下). 2010(01)
[10]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述评[J]. 张连云.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9)
硕士论文
[1]论培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D]. 郑莉.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培养策略研究[D]. 周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 李迎春.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策略研究[D]. 韩丽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周瑾.四川师范大学 2011
[6]探究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 庞玉忠.苏州大学 2010
[7]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 吴风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审美教学刍议[D]. 顾洪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13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