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期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7 05:02
《读书生活》是由李公朴等爱国人士于1934年在上海创办的进步刊物,到1936年出版至第5卷第2期时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前后共50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为打破文化“围剿”的产物,受到共产党领导的“左联”和“社联”的革命文化工作者的影响,除主编李公朴之外,柳湜、夏征农、艾思奇等人担任编辑,经常为该刊撰稿的有章汉夫、杨放之、张健甫、柳乃夫、钱亦石、沈志远、胡绳、薛暮桥等人。《读书生活》系半月刊,半年1卷,每卷12期,其最初发行量有10000多份,最高发行量曾达到20000余份。《读书生活》期刊创新的办刊形式和别具一格的栏目形式,在期刊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读书生活》有三大创办宗旨:一是指导读者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二是吸引读者关心政治,关注国家前途命运;三是在引导读者读书的过程当中,用通俗化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第一个宗旨,《读书生活》从其前身“申报流通图书馆”开始就十分注重方式方法,召集了大量当时学术大家为读者如何读书进行指导。本刊突出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学习读书与社会生活的统一,它指出学习只有贯穿于生活之中,才具有实践性和斗争性。《读书生活》创设了...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度与不足
二、《读书生活》期刊介绍
(一)《读书生活》的缘起
(二)《读书生活》的宗旨
(三)《读书生活》的栏目
(四)《读书生活》的编排设计
(五)《读书生活》的停刊
(六)读书生活出版社
(七)《读书生活》的编辑群体
三、《读书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读书生活》与生活斗争
1.引领读者求知进步
2.唤起中国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识
(二)《读书生活》与民族解放
1.前期含蓄的声援组建抗日联合统一阵线
2.后期直接的号召组建抗日联合统一阵线
(三)《读书生活》与理论指导
1.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创新通俗化的形式
四、《读书生活》的评价
(一)《读书生活》的历史作用
1.传播知识,介绍读书方法,提升国民素质
2.唤醒民众关心国家前途、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为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创办奠定了基础
4.在文化反“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读书生活》的当代价值
1.为今天报刊的创办提供了宝贵经验
2.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有益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艾思奇《大众哲学》1936版和1953版的认识论思想的演变[J]. 肖亮,姜喜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研究综述[J]. 程程. 新闻世界. 2015(03)
[3]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J]. 银福禄. 理论研究. 2010(05)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J]. 朱旭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1)
[5]回忆恩师夏征农[J]. 姜永璞. 春秋. 2009(03)
[6]关于史量才与《申报》三个问题之思考与追问[J]. 朱春阳. 国际新闻界. 2008(09)
[7]略论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背景下的申报流通图书馆[J]. 程彩萍,王琦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02)
[8]读书出版社的编辑思想及现实意义[J]. 潘启发. 出版发行研究. 1992(05)
[9]回忆李公朴先生[J]. 方北雁. 湖北档案. 1989(05)
[10]史量才和申报流通图书馆[J]. 盛巽昌. 江苏图书馆学报. 1987(Z1)
本文编号:3234526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度与不足
二、《读书生活》期刊介绍
(一)《读书生活》的缘起
(二)《读书生活》的宗旨
(三)《读书生活》的栏目
(四)《读书生活》的编排设计
(五)《读书生活》的停刊
(六)读书生活出版社
(七)《读书生活》的编辑群体
三、《读书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读书生活》与生活斗争
1.引领读者求知进步
2.唤起中国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识
(二)《读书生活》与民族解放
1.前期含蓄的声援组建抗日联合统一阵线
2.后期直接的号召组建抗日联合统一阵线
(三)《读书生活》与理论指导
1.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创新通俗化的形式
四、《读书生活》的评价
(一)《读书生活》的历史作用
1.传播知识,介绍读书方法,提升国民素质
2.唤醒民众关心国家前途、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为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创办奠定了基础
4.在文化反“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读书生活》的当代价值
1.为今天报刊的创办提供了宝贵经验
2.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有益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艾思奇《大众哲学》1936版和1953版的认识论思想的演变[J]. 肖亮,姜喜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研究综述[J]. 程程. 新闻世界. 2015(03)
[3]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J]. 银福禄. 理论研究. 2010(05)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J]. 朱旭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1)
[5]回忆恩师夏征农[J]. 姜永璞. 春秋. 2009(03)
[6]关于史量才与《申报》三个问题之思考与追问[J]. 朱春阳. 国际新闻界. 2008(09)
[7]略论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背景下的申报流通图书馆[J]. 程彩萍,王琦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02)
[8]读书出版社的编辑思想及现实意义[J]. 潘启发. 出版发行研究. 1992(05)
[9]回忆李公朴先生[J]. 方北雁. 湖北档案. 1989(05)
[10]史量才和申报流通图书馆[J]. 盛巽昌. 江苏图书馆学报. 1987(Z1)
本文编号:3234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23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