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10-19 19:18

  本文关键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学前儿童 同伴关系 本土化 社会网络分析 认知网络


【摘要】:同伴关系因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不在少数。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研究面临的挑战包括研究应具有多重共线性和连续性,注意考察社会系统,关注教育干预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研究既要丰富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社会测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还要注意同伴关系研究的本土化,考虑中国本土化的熟人关系和差序格局理论。开展学前儿童认知网络研究和个性与社会结构关系研究是未来同伴关系研究的方向,不仅可以丰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网络认知水平的研究,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探讨微观—宏观研究连接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前儿童 同伴关系 本土化 社会网络分析 认知网络
【分类号】:G612
【正文快照】: 引言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曾指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儿童心理社会化过程实际受两种人际关系的交互影响,即以单向服从为特征的权威约束关系和以合作为特征的同辈平等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发挥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晓平;;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回顾[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2 刘海鹰;;中小学独生子女同伴关系调查[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吴寒冰;秦兴艳;施光艳;肖娟;;非指导性团体游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陈辰;;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5 孙红梅;王雷;;国内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黑河学刊;2013年09期

6 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7 吴文静;;领袖地位儿童同伴关系初探[J];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10期

8 曾守锤,吴华清;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3期

9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10 刘长江,郑日昌;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傅丽萍;谢国秀;;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与其情绪健康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康春花;应晓菲;;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富洪;黄希庭;;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洋;雷雳;;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在欺负情境中的角色行为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熊明生;;身体活动领域青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幼穗;;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春燕;纪林芹;张良;张文新;;青少年早期同伴关系不利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谢国秀;傅丽萍;;老年人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功能及社会性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钢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孩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 赵桂霞;寻找“痛点”背后的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婷;警惕孩子的暑假忧郁症[N];光明日报;2004年

4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李蕊;请让我来帮助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泰州市少年宫 朱慧;在生活中感受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2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062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