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
本文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教育 双性化人格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幼儿园教师对性别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幼儿园教师不仅应秉持双性化人格理论,而且应超越这一人格理论,以培养"兼具两性优良特质"的儿童为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应对课程文本、文化传统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及自身的性别意识有觉知能力,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游戏、教学、日常生活等方面为男女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合作机会,通过提高教师的性别教育行为水平,促进男孩与女孩之间的相互学习,促使他们都成长为更为完善的个体。
[Abstract]: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adhere to the theory of bisexual personality, but also transcend the theory of gender educati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be aware of curriculum text, gender stereotype i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ir own gender consciousness. Materials provide, play, teaching, daily life and so on for boys and girls to provide more choice and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by improving teachers' gender education behavior level, promote boys and girl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y are encouraged to grow into more perfect individual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3CJY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5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社会性别(gender)是与生理性别(sex)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米德通过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角色标准和行为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徐振华;刘电芝;黄颀;刘金光;张姣;李宇青;;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王道阳,张更立,姚本先;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4 常宏;洪秀敏;;幼儿园教师性别教育观念现状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海燕;李闻戈;刘朝晖;;倾听“边缘”的声音,关注女生的成长——我国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访谈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李清雁;;女性主义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3 刘文菊;;论社会性别意识与大学语文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臧传鹏;靖国平;;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7期
5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6 杜二敏;;论男女两性的共同解放及共同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7 孙国锋;孙玉珠;;金陵女子大学历次学生运动回顾1915-1951[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8 刘颖;邵龙宝;;中国传统家庭的女子道德教育及其特征[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9 吴庆宏;王赛扬;;开展性别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4期
10 王文;盖笑松;胡晓红;;弱势男生:性别平等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葛喜平;中国传统女性性心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娇;教育与就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芙蓉;军官职业人格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张淑燕;赵继伦;;和谐社会构建与情感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邢少颖,贾宏燕;关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史静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对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项目的设计与运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1期
8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9 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10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勇;;现象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的成长隐喻[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秦奕;刘剑眉;;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王莹莹;;一位幼儿园教师眼中的防灾教育[J];中国减灾;2011年11期
4 吕志洁;;幸福感: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及策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1期
5 董萱;;有你的生活,更美好[J];建筑知识;2012年05期
6 戴明丽;;幼儿园教师关于创造性儿童画特征的内隐观[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7 刘丽娜;平凡;;天津市农村幼儿园教师混合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11期
8 时莉;姜勇;洪秀敏;;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9 马雪琴;马富成;;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年03期
10 杨雪萍;;河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琼;蒋俊华;;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正式编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2 昌文梅;;你会更加风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王中满;;幼儿园教师洗手认知情况调查[A];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惠颖;;浅谈高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5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徐金霞;;教师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7 马晔;;浅谈创造型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8 廖长霞;;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实践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9 刘兰霞;;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梁樱;马华维;;天津市市区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宗河;幼儿园教师配备有了国家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记者 蒲飞;徐乘参加黄委幼儿园教师节座谈会[N];黄河报;2013年
3 记者 蒋夫尔;新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媛;立法确定教师最低工资标准[N];法制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维;京城部分幼儿园教师九成外地户籍[N];法制日报;2012年
6 大理州幼儿园 杨晓勤;以反思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维;教师流动纳入幼儿园质量重点评估[N];法制日报;2012年
8 主持人 程熳;技能大赛赛“红”了幼师[N];黄石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 朱家雄;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张艾秋;由虐童事件想到职业道德[N];青海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芸;养育事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艳蕾;上海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秦奕;幼儿园教师问题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龚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审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涛;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8 何为;基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师品性测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冬瑞;幼儿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小清;幼儿园教师关怀行为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4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45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