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力本位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症监护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实践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分析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实用的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旨在规范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实践行为,全面提高临床实践质量,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全国10所护理院校的5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2.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文献阅读、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的结果,确定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各级指标。结果1.46.4%的人对临床实践效果不满意;69.6%的学生认为临床带教方式与本科有差别,但差别不大;82.1%的学生觉得临床带教老师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带教方法不适用(73.2%)、内容缺乏针对性(69.6%)和时间安排不合理(51.8%)是影响临床实践效果的主要原因;55.4%的学生希望成为护理教育者。2.函询10所三级甲等医院及1所护理学院的15名专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7(χ2=402.73,P0.01),最终构建的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和112个三级指标。结论1.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临床实践效果尚未达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预期目标,实践科室临床带教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的能力素质要求认知不到位。在对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培养时,要注意突出重症监护专科特色,规范并完善临床带教模式,同时加强专业学位的宣传与认知,优化临床护理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2.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和112个三级指标。函询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各项指标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研究结构科学可靠,可以作为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症监护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实践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4;G6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4
- 第2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调查14-23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5
- 2.1.1 研究对象14
- 2.1.2 研究工具14
- 2.1.3 资料收集过程14-15
- 2.1.4 资料统计分析15
- 2.2 研究结果15-18
- 2.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15-16
- 2.2.2 临床实践计划安排情况16
- 2.2.3 临床带教师资情况16-17
- 2.2.4 临床实践认知情况17
- 2.2.5 专业学位认知情况17-18
- 2.3 讨论18-22
- 2.3.1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18-20
- 2.3.2 对重症监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构建的启示20-22
- 2.4 结论22-23
- 第3章 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23-37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23-25
- 3.1.1 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初步形成23-24
- 3.1.2 研究方法24-25
- 3.2 研究结果25-30
- 3.2.1 专家一般资料25-26
- 3.2.2 专家积极系数26
- 3.2.3 专家权威程度26-27
- 3.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27-28
- 3.2.5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28
- 3.2.6 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28-30
- 3.3 讨论30-36
- 3.3.1 构建重症监护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意义30-31
- 3.3.2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31
- 3.3.3 重症监护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内容31-33
- 3.3.4 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分析33-34
- 3.3.5 重症监护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作用34-36
- 3.4 结论36-37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37-39
- 4.1 研究结论37
- 4.2 创新性37-38
- 4.3 局限性与展望38-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8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2-83
- 综述83-89
- 参考文献87-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娟;陆皓;;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其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2 曾兢;朱京慈;;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感受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年07期
3 万丽红;尤黎明;谢文;张美芬;黎青;;护理学ICU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4年01期
4 汤先萍;周莹;谭迎春;徐继承;张小曼;高立艳;;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9期
5 曾兢;谭静;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形式及成员要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年08期
6 高青;许翠萍;;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J];护理研究;2013年16期
7 王友刚;杜娟;柳韦华;;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年12期
8 张海丽;赵秋利;张健;;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年04期
9 沐菊;王爱敏;尼宏莉;贺金晓;;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3期
10 靳培培;;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娜;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璐;基于能力本位的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刘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指标构建[D];青岛大学;2012年
3 寇冰;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谭静;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0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0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