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赴美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适应挑战及提升策略
本文选题:国家公派 + 联合培养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以"联合培养"方式赴海外学习和开展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留学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快速适应留学国的学术和文化环境,才能取得理想的留学效果。在公派联合培养研究生中,赴美国高校留学的学生规模最为庞大,目前这部分留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对国外学术环境、社会文化不适应等方面。通过完善现有的联合培养政策,加强行前语言和社会文化培训、建立留学地支持组织、鼓励留学生选课和参与活动等,可以帮助赴美联合培养研究生缓解文化冲击带来的阵痛,提高留学收益。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High level University Public Graduate Program", more and more doctoral students have gone overseas to study and carry out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joint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adapt to the acade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al effect of studying abroad. Among the public joint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scale of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s the largest. At present, thes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problems, mainly manifested in language barriers, to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broad. Social and cultural inadaptability and so on. By improving the existing joint training policies, strengthening pre-industry language and sociocultural training, setting up support organizations for studying abroad, encouraging foreign students to choose classes and participating in activities, we can help to jointly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alleviate the pain caused by cultural shock. Improve the income of studying abroa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阎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状况探析:跨文化适应和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薛惠娟;;文化适应与国际教育中学业成功之研究——中国学生留英经历考察[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2期
3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张娜;郝柘淞;;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体量、地缘与主题研究(2006—2015)[J];编辑之友;2017年08期
2 康宛竹;;校企之间管理类人才合作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7年07期
3 刘姝殷;蒋林浩;;公派赴美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适应挑战及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7期
4 吕催芳;;中国在美留学生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质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5期
5 朱广珍;;西安翻译学院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J];英语广场;2017年05期
6 吴合显;;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01期
7 还格吉;;四川藏区“9+3”学生在蓉文化适应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2期
8 朱广珍;;跨文化适应理论下的电影《涉外大酒店》分析[J];海外英语;2016年19期
9 刘小辰;;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浅谈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素质教育[J];亚太教育;2016年31期
10 李红梅;;在美中国访问学者跨文化适应性调查与分析[J];海外英语;2016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乐芩;冯江平;林莉;黄筱杉;;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2 雷龙云 ,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3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院与西北新技术实业公司就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达成协议[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王煌;江苏省建立农业“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3 杜崇旭;我院与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学科共建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黔,吴殿源,成诗黔,林月秋,唐斌,沈毅;浅谈应用型研究生与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J];西南军医;2005年01期
5 原志庆;徐丽;刘国伟;姬广军;;建立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田蔚风;;建设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6期
7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林奇凯;;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8 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9 段志军;王爱红;贺高红;李晓宁;鞠佳;张文君;;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10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刘军深;张江;刘冰;马松梅;;研究生创新能力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新波;陈红艳;耿淼;王建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点体会[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2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星;陈劲松;张存泉;;高校与研究所联合培养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体会[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陈广汉;;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5 刘玉芳;肖文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3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继辉;;MTI+CAT翻译硕士联合培养模式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海波;陈秀亮;王狄;;关于舰艇装备保障部队武备修理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A];武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宝林;全省联合培养基地已达16个[N];甘肃日报;2008年
2 记者 宋兰兰 通讯员 邹永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N];长江日报;2013年
3 曾艳;重庆一三六队联合培养研究生[N];中煤地质报;2013年
4 记者 吴迪;京津冀三地将联合培养党外人才[N];北京日报;2014年
5 本报评论员;推进协同创新 联合培养人才[N];解放军报;2014年
6 记者 周元;两校将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N];海南日报;2014年
7 郝晓红;西安地矿所与地大联合培养研究生[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施琛耀邋罗静;联合培养国际法律人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记者 李雪林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推出联合培养研究生四大举措[N];文汇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明春 通讯员 于子江 姜旭;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围扩大[N];中国海洋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翠萍;研究生联合培养动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蔡德彦;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李钰;大学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吕芳婷;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学业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英男;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6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范雯;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赵善玲;山东省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云;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61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6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