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21-04-15 20:56
  运用Nvivo.11软件对"导师论导"的相关文献①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导师指导行为主要表现在硬软件支持、营造氛围、学术规范教导、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模范榜样、任务布置和监督控制七大方面。上述导师指导行为分别与领导风格理论中的"定规行为"与"关怀行为"相契合。借鉴管理方格理论构建方式,以"定规行为"和"关怀行为"为基本维度,建构出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贫乏型、指令型、牧师型与协作型。未来高校可积极开展基于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的导师评价与培训工作,促进导师专业发展;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考虑导师指导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研究样本
        3. 研究步骤
二、文献编码结果与分析
    1.硬、软件支持
    2.营造氛围
    3.学术规范教导
    4.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
    5.模范榜样
    6.任务布置
    7.监督控制
三、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构建
    (一) 理论基础
    (二) 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构建
        1. 导师指导行为分类
        2. 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构建
            (1) 贫乏型 (1.1) ——“漠不关心”。贫乏型的指导风格特点是低关怀与低定规, 导师既不告诉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 也没有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具体说来, 采取贫乏型指导风格的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既没有布置任务、传授思想方法、监督控制, 也没有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营造良好氛围、提供软硬条件支持, 即“放羊式”培养。贫乏型导师指导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 若导师学术心态属于“满足现状型”, 则导师对学生的要求较少, 更容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培养研究生[3]。其次, 导师的指导规模制约其指导行为, 导师指导人数过多可能导致导师精力不济而简化指导行为, 进而忽视对研究生的培养。最后, 导师承受生存压力, 为养家糊口而努力, “带研究生对不少人来讲只是个荣誉”[13]。
            (2) 指令型 (9.1) ——“高标准, 严要求”。指令型指导风格的特点是高定规与低关怀, 导师明确告诉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但是较少给予学生支持与关心。从七大类导师行为类型来看, “任务布置”“监督控制”与“学术规范教导”是指令型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要方式。具体而言, 指令型偏好的导师往往以任务为中心, 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制定实施计划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往往以单向交流为主。例如, 导师对研究生培养采取目标管理为主的方式, 在明确高标准目标之后, 给每个学生制定每个阶段的截止日期, 分阶段检查目标是否实现[15]。但是, 指令型风格的导师漠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不尊重学生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缺乏对学生的信心支持、生活支持等, 学生较少感受到关心与爱护。指令型指导风格深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观影响, 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 导师更多地表现出命令、控制等定规行为。
            (3) 牧师型 (1.9) ——“不设框子、不定调子、甘当梯子”。这种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类似于牧师的情感、精神支持, 其特点是低定规与高关怀。“软硬件支持”“营造氛围”“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与“榜样模范”是牧师型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常用方式, 即导师充分尊重学生,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项支持。如“有意识地与学生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 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17], 重视在信心与生活上给予学生支持。此外, 导师们还强调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支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学生树立榜样等。牧师型导师一般不会给学生“压担子”, 更少表现出命令、强硬等定规行为, 如强迫学生加入某课题、把路线制定得过死、要求发表高级别刊物文章等。
            (4) 协作型 (9.9) ——“既创造条件, 又压担子”。协作型指导风格的特点是高定规与高关怀, 导师既让学生承担任务并严格要求, 又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予支持, “在指导与被指导的过程中, 导师对学生既要关心爱护, 又要严格要求”[22]。秉持这种指导风格的导师会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而为学生制定培养目标并且布置任务, 通过“做中学”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同时提供信心支持、生活支持、物质支持等支持力量。协作型导师指导风格特点为“高定规”与“高关怀”, 是指令型和牧师型指导风格的结合, 因此, 其理论基础既包括指令型指导风格的理论基础——“师道尊严观”, 也包括牧师型指导风格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自主性与平等性以及“师生平等观”与“师徒父子观”。
四、结论与建议
    1.高校可尝试开展基于“定规行为”与“关怀行为”的研究生导师评价工作
    2.高校应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积极开发基于不同指导风格的多样化的导师专业发展项目
    3.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 考虑导师指导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度
    4.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知识共享的导师有效指导研究[J]. 侯志军,曾相莲,朱誉雅,王正元.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1)
[2]导师的责任与研究生的自主性——与研究生同学的交流[J]. 王启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9)
[3]传道授业解惑 守正立德垂范——如何当好研究生导师[J]. 严纯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9)
[4]好导师的三种风格[J]. 宋德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11)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能研究[J]. 王茜,古继宝,吴剑琳.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9)
[6]研究生指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张东海.  复旦教育论坛. 2013(02)
[7]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H大学的实证研究[J]. 黄翠翠,颜素珍.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01)
[8]师贤方能生斐——谈导师在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 隋允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2)
[9]构建师生学习型创新团队探析[J]. 罗永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5(04)
[10]导师,你应该教给学生什么?[J]. 林文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5(03)

博士论文
[1]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 王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0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140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