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8 21:3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高校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除了在高等教育中增加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以外,还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专门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的旅游教育作为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在高校或中职院校进行专业的旅游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教授。而在目前高校中仅在研究生教育中将旅游教育作为研究方向,旅游教育作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中的研究方向,其中既包括在一级学科之间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例如管理学跨考到教育学;又包括在二级学科之间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例如小学教育跨考到旅游教育。因此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包含了不同程度的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其专业学习基础、专业学习行为、专业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差异?影响了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原因有哪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如何一是可以引起高校对这一新兴专业方向的重视,二是为改善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适应能力提出适当建议,有利于今后各学校对该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方法等进行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关于旅游教育的研究
3.关于跨专业研究生的研究
4.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适应性
2.学习适应性
3.专业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平衡论”
2.学习迁移理论
3.学习动机理论
4.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旅游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2.调查内容
(二)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问卷的编制
2.问卷的信效度
3.问卷的实施
(三)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四、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
(一)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情况总体分析
(二)旅游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2.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分析
3.不同本科专业类别的差异性分析
4.不同考研原因的差异性分析
5.是否为应届生的差异性分析
(三)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总结
1.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总体适应情况
2.专业学习基础较弱,不同本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3.专业学习兴趣较高,不同本科专业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4.专业学习动机适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5.专业学习自我效能较低,不同变量间没有明显差异
6.专业学习行为较好,不同年级和本科专业类别之间差异性显著
7.专业学习能力适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五、影响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1.自我效能感较低
2.学习动机不足
3.学习能力较弱
(二)外部原因
1.学习环境
2.同伴的学习状况
3.与导师的交流沟通
六、改善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扎实专业基础,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二)增加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三)提高学习能力,举办相关讲座
(四)多与导师和组内同伴交流沟通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方法[J]. 曹建琴. 当代医学. 2010(01)
[2]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 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 心理学报. 2006(05)
[3]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徐富明,于鹏,李美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05(04)
[4]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初步编制[J]. 傅茂笋 ,寇增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9)
[5]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 田澜. 心理科学. 2004(02)
[6]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 陈建文,黄希庭. 心理科学. 2004(01)
[7]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 邱云美. 旅游学刊. 2003(S1)
[8]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 冯廷勇,李红. 心理学探新. 2002(01)
[9]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J]. 许峰.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06)
[10]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 陶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教育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 李菲菲.辽宁师范大学 2018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研究[D]. 张娇.河南大学 2017
[3]课程与教学论(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D]. 张凯旋.渤海大学 2017
[4]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研究[D]. 刘楚珂.广西大学 2016
[5]教育学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入学动因调查研究[D]. 王辉.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 吴源源.云南大学 2016
[7]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 周玲燕.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陈玉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D]. 张均强.电子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4604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关于旅游教育的研究
3.关于跨专业研究生的研究
4.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适应性
2.学习适应性
3.专业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平衡论”
2.学习迁移理论
3.学习动机理论
4.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旅游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2.调查内容
(二)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问卷的编制
2.问卷的信效度
3.问卷的实施
(三)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四、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
(一)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情况总体分析
(二)旅游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2.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分析
3.不同本科专业类别的差异性分析
4.不同考研原因的差异性分析
5.是否为应届生的差异性分析
(三)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现状总结
1.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总体适应情况
2.专业学习基础较弱,不同本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3.专业学习兴趣较高,不同本科专业类别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4.专业学习动机适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5.专业学习自我效能较低,不同变量间没有明显差异
6.专业学习行为较好,不同年级和本科专业类别之间差异性显著
7.专业学习能力适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五、影响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1.自我效能感较低
2.学习动机不足
3.学习能力较弱
(二)外部原因
1.学习环境
2.同伴的学习状况
3.与导师的交流沟通
六、改善旅游教育方向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扎实专业基础,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二)增加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三)提高学习能力,举办相关讲座
(四)多与导师和组内同伴交流沟通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方法[J]. 曹建琴. 当代医学. 2010(01)
[2]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 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 心理学报. 2006(05)
[3]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徐富明,于鹏,李美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05(04)
[4]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初步编制[J]. 傅茂笋 ,寇增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9)
[5]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述评[J]. 田澜. 心理科学. 2004(02)
[6]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 陈建文,黄希庭. 心理科学. 2004(01)
[7]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 邱云美. 旅游学刊. 2003(S1)
[8]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 冯廷勇,李红. 心理学探新. 2002(01)
[9]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J]. 许峰.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06)
[10]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 陶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教育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 李菲菲.辽宁师范大学 2018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研究[D]. 张娇.河南大学 2017
[3]课程与教学论(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D]. 张凯旋.渤海大学 2017
[4]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研究[D]. 刘楚珂.广西大学 2016
[5]教育学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入学动因调查研究[D]. 王辉.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 吴源源.云南大学 2016
[7]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 周玲燕.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陈玉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D]. 张均强.电子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70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