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
【摘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不同,它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其培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和担忧。其中,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对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展开研究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及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思考,进而采用专家教授访谈和观测等方法初步筛选出影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6类一级影响因素和31个二级影响因素。接着,采用问卷法对专家学者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展开进一步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企业提供实验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亲自参与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的创新点能否阐述清楚,企业给予时间保证学,企业提供选题帮助,企业提供经费支持,导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通史知识、工程背景)等8个二级核心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进行了理论阐释。
【关键词】:工程硕士 培养质量 核心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3;TB-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0.1 问题的提出9
- 0.2 研究的意义9-10
- 0.3 相关概念界定10-13
- 0.3.1 专业学位10-11
- 0.3.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1-12
- 0.3.3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12-13
- 0.4 研究现状及述评13-18
- 0.4.1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0.4.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0.4.3 尚存在的问题18
- 0.5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第一章 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20-26
- 1.1 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20-22
- 1.1.1 生源主要是在职人员20
- 1.1.2 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取向20
- 1.1.3 按工程领域进行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20-21
- 1.1.4 论文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21-22
- 1.2 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现状与问题22-26
- 1.2.1 导师指导不到位,指导效率不高23-24
- 1.2.2 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24-25
- 1.2.3 课程设单一与课程教材内容滞后25-26
- 第二章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26-31
- 2.1 导师的指导27-28
- 2.2 学生的学习28
- 2.3 课程设置与课程教材28-29
- 2.4 学位论文写作29
- 2.5 学校的支持29
- 2.6 企业的配合29-31
- 第三章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31-41
- 3.1 调查研究设计31-32
- 3.1.1 调查的目的及指导思想31
- 3.1.2 调查的方法及对象31
- 3.1.3 调查内容31-32
- 3.2 调查结果统计32-41
- 3.2.1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32-34
- 3.2.2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二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34-41
- 第四章 核心影响因素的确定及理论阐释41-50
- 4.1 核心影响因素的确定41-45
- 4.1.1 一级影响因素的确定41-42
- 4.1.2 二级影响因素的确定42-45
- 4.2 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核心因素的进一步阐释45-50
- 4.2.1 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最终体现45-46
- 4.2.2 企业的配合对工程硕士培养至关重要46-48
- 4.2.3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工程硕士持续学习的强有力的保证48
- 4.2.4 导师的指导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62
- 附录一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教授、专家问卷)55-58
- 附录二 "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学生问卷)58-61
- 附录三 专家教授访谈提纲61-62
- 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天爽;刘蓉;刘惠;唐洪;朱勇;刘海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2 石靖;方家银;;培养工程硕士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2011年08期
3 杨开勇;黄云;刘贱平;;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意见[J];河南科技;2011年12期
4 李玉凤;张军;李学刚;;地方院校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胡珍珍;;浅议大学生党员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6 刁节涛;王治军;朱兆才;聂洪山;;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7 刘吉宁;;积极推行3种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7期
8 毛丹;;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局限及理性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9 殷晓丽;王德炳;沈文钦;郭立;;影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质量的制度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3期
10 万红友;孟冬花;;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质量提高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刘忠宝;蔡开颖;王庆华;马国远;;动力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的研究及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吴太山;朱军;;地矿类工程硕士教育的十年回顾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王建荣;毕晓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龚乐年;;刍议影响研究生业务培养质量的几个原因[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赵舵;冯晓云;;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裴昌幸;于晓飞;王汉江;;提高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彬 宋春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 对5所大学博士培养质量提出建议[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吴建秀;2002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N];科技日报;2002年
3 陈贻新 记者 赖红英;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5 方增泉 京师范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合理设计制度 提升培养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沈季 卜立平;吉大“博导”改革带来了什么[N];长春日报;2005年
7 谢克昌;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N];人民日报;2004年
8 赵凤华 通讯员 刘冬梅;不仅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爱迪生[N];科技日报;2003年
9 秦秋;总结研讨博士生培养质量调研工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沈峥嵘;给博士生资助“长个子”[N];新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健清;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玉玲;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曼菁;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贺明杨;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王慧;中美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邵松鹤;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格灵;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谢步江;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陈媚;北京地区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736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3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