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需求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05 12:05

  本文关键词:面向需求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需求 出版硕士 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出版产业转型进程的加快,传统出版业以载体形态划分产业界限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单纯依托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在学术型学位类型下培养纯粹的编辑出版专门人才,却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的同时,重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注重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进而通过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单位】: 北京印刷学院;
【关键词】需求 出版硕士 培养模式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1分析培养现状,理清发展不足自国家设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类型以来,全国有14所高校取得了授权资格并开展培养工作。但从应用型指向、满足行业需求、服务产业的情况看,尚不能满足出版产业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表现在:①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适合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立友;高玉千;戚元成;;理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年10期

2 张春润;曲明辉;曹会智;朱莉;王建明;;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文星;李建华;;论构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5期

4 黄乐曼;;地方财经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9期

5 程昊;韦剑;黄永春;;基于就业导向下的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定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6 周四军;袁鹏;;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7期

7 王根顺;曹瑞红;;基于不同学科专业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04期

8 李斌;朱卫丰;李怡光;刘新亚;宣江雷;肖永新;;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张来斌;鲍志东;张士诚;朱筱敏;王英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10 隗德民;曾庆霞;;浅谈高校图书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与方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N];光明日报;2008年

2 林展翅;吉大获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N];团结报;2009年

3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晓坤;上海推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华夏时报;2001年

5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张建华 记者 刘怀;共建长春税务学院[N];吉林日报;2009年

8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阮向前 李忠;合作共建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10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建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胡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毛维;基于职业导向的MBA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6 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贾改平;中韩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7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97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