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培养条件 评估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功效系数法
【摘要】: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渐突出,矛盾的焦点逐渐集中在“培养条件”上。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生质量的高低。实践证明,研究生教育评估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而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就是研究生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对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鉴定作用、导向作用、诊断作用和激励作用”。 本文意欲对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进行评估。首先,借鉴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评估指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和线性回归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九省市169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进行了评估打分;第三,实证分析了各类培养指标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为研究生学位点的设立、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并由此提出了改善培养条件、提高研究生质量的若干途径。本文的研究得出了诸多较有价值的结论,希望能对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条件 评估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功效系数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第1章 绪论6-9
- 1.1 问题的提出6
- 1.2 研究意义6-7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7-9
- 第2章 文献评述9-15
- 2.1 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9-11
- 2.2 国外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情况11-12
- 2.3 国内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情况12-13
- 2.4 现有文献的成果与问题13-15
- 第3章 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指标体系15-28
- 3.1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5
- 3.2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的调查分析15-18
- 3.3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的理论研究18-20
- 3.4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指标设置20-22
- 3.5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22-28
- 第4章 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方法28-34
- 4.1 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评析28
- 4.2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综合评分法28-30
- 4.3 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功效系数法30-34
- 第5章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34-52
- 5.1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状况34-36
- 5.2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描述性统计36-39
- 5.3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分析39-43
- 5.4 研究生培养条件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实证分析43-46
- 5.5 改善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途径46-5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6.1 研究结论52-53
- 6.2 可能的创新之处53
- 6.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哲;;制定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3年04期
2 张景鸣;;高技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J];调研世界;2011年08期
3 徐士钰;徐南荣;;高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1期
4 周宁武;曾益坤;;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1年15期
5 孙福田;孙立群;吴昌友;王吉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志;李建玲;金莹;;国外文化强国评估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文静;;不同概念理解下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8 柳波;朱明;;从民生指标看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樊东燕;;AHP在人群分类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1期
10 史悦红;;我国业余体校训练及评估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峰;刘红萍;杜兰英;;关于独立学院公信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良健;;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3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丽红;;江苏某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丽;朱卫东;;基于附加价值的我国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对社会团体评估的探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晚春东;;供应链系统运行整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申卯兴;郭建亮;;防空火力单元综合战斗力的灰色聚类评估[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赵虹;任文渊;汪雅棋;;基于中间产品纳期计划的造船供应商评估体系研究[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ERP评估指标体系[N];财会信报;2005年
2 蔡天新;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N];哈尔滨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燕;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召开[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包国庆;重建高校的定位及其评估指标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记者 王湛邋实习生 杨赛;我市建成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记者 杨伟鸣 通讯员 李发扬;咸宁成国家廉政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试点[N];湖北日报;2010年
7 张少彤;《200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发布及说明[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8 记者 朱振国;将保持现行评估指标体系稳定性[N];光明日报;2006年
9 宋林霖 杨松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建构地方政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指标体系[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和智;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宋蔚;中国现阶段海洋渔业转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武广;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夏松;我国基础研究基地若干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程红群;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煜洲;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郭英见;基于信息融合的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郭英见;基于信息融合的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效源;创业投资项目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晓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施咏清;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周林颖;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5 李丽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易娟;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罗靖源;我国商业银行项目贷款评估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杨文;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探索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马媛媛;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洪建刚;我国企业成长性评估指标体系探讨[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9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0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