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3:04

  本文关键词: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硕士新生 学习适应性 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地扩大研究生招生名额,硕士阶段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备受关注。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能力,能够顺利地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本论文在国内外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究硕士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进而给出提升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的硕士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57份,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一是硕士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是硕士新生在录取志愿、是否跨专业、是否为重点院校、工作年限这四方面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优于调剂学生,非跨专业的硕士新生好于跨专业学生,重点大学的学生好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无工作年限的学生好于有工作年限的学生;三是硕士新生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学习适应性差异并不显著。笔者对学习适应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硕士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表现在:主观学习不适应和客观学习不适应两方面,并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影响硕士新生学习不适应的因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解决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针对主观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自觉安排学习计划;调整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适应力;注重逻辑思维的养成,加强科研方法的练习。二是针对客观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升导师指导质量;给予学生关怀与帮助,完善奖学金资助制度;丰富学习的相关资源,提供学习的物质保障条件;改善寝室的硬件环境,创设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
【关键词】:高校硕士新生 学习适应性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绪论8-12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研究目的9
  • (三)研究意义9-10
  • (四)研究问题10
  • (五)研究方法10-11
  • (六)论文结构11-12
  • 二、研究综述12-17
  • (一)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国内研究现状13-16
  • (三)现有研究不足16-17
  • 三、理论基础17-21
  • (一)相关概念界定17-18
  • (二)研究理论基础18-19
  • (三)研究分析结构19-21
  • 四、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21-35
  • (一)研究对象21-22
  • (二)研究工具22-24
  • (三)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性水平分析24-25
  • (四)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差异性分析25-31
  • (五)研究小结31-35
  • 五、学习适应不良硕士新生的访谈调查35-45
  • (一)访谈目的35
  • (二)访谈对象35-36
  • (三)访谈内容36-37
  • (四)访谈程序37
  • (五)访谈分析37-44
  • (六)访谈小结44-45
  • 六、提高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建议45-54
  • (一)针对主观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45-50
  • (二)针对客观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50-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兴;幺青;;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0年Z1期

2 徐速;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吴冬娜,林勇强;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4 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田澜;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7 任碧翔;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8 郭楚如,吴泽敏,郭少玲,林勇强;不同年级和性别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12期

9 耿向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隋光远,李晶;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笑梅;;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纵向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华容;谭顶良;田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小燕;陈洪岩;;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状况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利;郭成;;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琳丽;郑全全;;师范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吴惠贤;;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绩的相关性研究——《提高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课题初期实验报告[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金瑛;;朝鲜族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宋丽娟;张大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美艳;佟月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贵勇;念好“学习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钱国芬;让儿童顺利渡过“成长马鞍期”[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朱庆、苏雁;需求为本素质领先[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艳萍;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严桂芬;城乡结合部预初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俊萍;专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韩宏伟;大连市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进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红日;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丽霞;城市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干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李存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柏亚琼;昆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4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24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a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