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美大学助教机制看研究生助教培养

发布时间:2017-09-30 13:21

  本文关键词:从北美大学助教机制看研究生助教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教育 师资培养 助教 考核


【摘要】:北美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培养机制比较成熟和健全,培养目的和考核指标明确,对我国的研究生助教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考察和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助教培养机制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国内助教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助教培养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师资培养 助教 考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0198,61379145,61170288)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1引言研究生助教制度是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的一项教学制度。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就制定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用办法》,开始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研究生助教承担的辅助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及批改实验报告、协助完成研讨课、考试监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2 徐萍;张菊芳;;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3 潘常春;王移芝;;高校助教在协助教学中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0年22期

4 陈小文;;高校助教制度的引进与尝试[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黄明X&;游秀花;;推行研究生助教助管制度 提高中心教学与管理质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正亮;黄森;杨淑英;张院民;王海强;刘艳萍;;研究生助教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刘荣科;张晓林;;探索研究生助教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5期

5 肖利;刘茂军;曹丽华;王光怀;;建立学生助教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大学物理;2008年08期

6 刘洁;刘俊霞;张佐;;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助教管理工作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薛荣;;浅议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8 周萍;;浅析国外助教制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9期

9 王锐;秦碧殷;梁敏思;白燕;;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从师能力和科研素质[J];广州化工;2009年07期

10 卢斌先;;浅谈“工程电磁场”课程的助教制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涛;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卢丽琼;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现状及管理制度浅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秀娟;研究生:高校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D];湖南大学;2008年

4 周楠;美国高校师资培养的新动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郭晶;中美两国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庞靖;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王雁;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于晓彤;如何兼顾资助与培养功能:硕士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维宁;卢卫平;;论高校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2 李家庆;美国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制度评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Yi Yang,Xiaodong Liu,张蓥;哈佛学生的兼职活动及其意义[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林;伍顺比;;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年15期

5 殷小琴;美国对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继承与超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竞,李兴仁,杨承纶;西部开发与成人少数民族师资培养的思考及其对策[J];学术探索;2001年S1期

2 崔成学,金昌录;日本师资培养课程导入志愿服务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师渠;加快师资培养方式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2期

4 段晓明;当代美国师资培养理论的取向与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5 李晓柯;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美术师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6 高润生,罗英姿;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看高校师资培养与改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7 刘振亚,余波,夏克坚,刘礼书,刘秀娟;中小学科学课师资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8 谢钢;;职业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9 郑大明;高校体育师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耀奇;;期待有魅力的教师——理想中的新师资培养模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静平;李涛;高音;王岩;;医学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王虎;游梦;刘媛媛;郑广宁;;浅谈关于口腔影像诊断学的师资培养问题[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杜可军;陈景元;骆文静;;教研室强化师资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 记者 金姝;创新师资培养模式[N];吉林日报;2012年

2 李茂 编译;合格教师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记者 李文亭;加强师资培养 推进教育发展[N];江西日报;2010年

4 李卫光 范先超;黄冈职院师资培养结硕果[N];黄冈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霞;加强师资培养方能止住“择校风”[N];云南政协报;2012年

6 记者 禹志明;我国师资培养层次得到提高[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  任丽梅;农村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明年正式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记者 周元;我省首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N];海南日报;2009年

9 顾定倩;我国特教师资培养遭遇教育体制改革冲击[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沈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美国高校师资培养的新动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谢歆;上海与台北地区生物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牛红玲;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及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李鹏;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5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芦婷婷;基于实践—反思取向的国内翻译师资培养模式探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何建;“双师型”师资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旋;德国音乐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启迪[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9 赵宵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飙;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8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48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