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3:17
本文关键词: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 私立楚怡工业学校 湖湘文化 民国时期
【摘要】:民国时期,湖南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楚工)是湖南职业教育中的优秀代表,无论是学校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还是办学成绩都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从历史和教育的视角对楚工的发展作宏观上的探究和微观办学实体上的分析,对于民国时期湖南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的角度,楚工的研究对于现今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对楚工创办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办学概况、办学特色、历史影响等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楚工的创办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晚清全国和湖南省内职业教育的兴起,“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潮发展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指导思想,这为楚工的创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和省政府当局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大量制度性文本规范和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发展的近代工业和社会经济对于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成为楚工创办的直接动力。再加上,湖湘文化中深厚的“经世致用”学风的浸润和熏陶,楚工应运而生。 民国时期楚工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10年楚工在长沙创办,励精图治,20世纪3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勃兴阶段。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楚工被迫西迁至新化白沙洲办学,艰苦卓绝中克服重重困难,教育弦歌不辍。抗战胜利后,楚工迁回长沙,进入复员阶段,恢复了在稻谷仓的教学。内战爆发后,楚工进行了“护校促新”运动,昂首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楚工优秀的办学成绩离不开各教育实体的良性运转。楚工的办学方针强调工业救国和知行合一;管理体制,务求精简和有效;师资配备优良,选聘教员唯才是举;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实际需要;实习设备、场地完善,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合理安排;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乐观。 楚工办学也具有一些突出的特色。表现为起步晚,发展快;专业设置,贴合实际;学风校风、艰苦奋进;德育训练,御侮兴国;突出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楚工的发展和办学对于湖南教育、湖南职业教育、近代湖南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以楚工为代表的湖南职业教育的创办对于改善教育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合理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楚工作为湖南职业教育的典型,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成为各职校参考和学习的样本。私立职业学校成为湖南职教的重要力量,提高了湖南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楚工在推进湖南的近代化历程、促进近代应用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推动湖南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丰富湖湘文化精神内涵、促进湖南地方传统观念与民风的改变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私立楚怡工业学校 湖湘文化 民国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一、 选题缘由11
- 二、 选题界定11-12
- 三、 选题意义12
- 四、 研究综述12-15
- 第一章 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创办的历史背景15-22
- 一、 晚清实业教育的发展15-17
- 二、 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湖湘士人的舆论宣传17-18
- 三、 近代湖南经济发展的要求18-20
- 四、 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润20-22
- 第二章 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的发展历程22-45
- 一、 长沙创业,蓬勃发展22-29
- 二、 西迁新化,弦歌不辍29-39
- 三、 复员长沙,护校促新39-45
- 第三章 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的办学概况45-67
- 一、 办学方针45-46
- 二、 学校管理46-48
- 三、 经费来源48-51
- 四、 生源与学制51-52
- 五、 师资配备52-57
- 六、 专业与课程设置57-62
- 七、 实习62-63
- 八、 毕业去向63-67
- 第四章 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的办学特色67-75
- 一、 起步晚,发展快67-68
- 二、 专业设置,贴合实际68
- 三、 校风学风,求实奋进68-69
- 四、 德育训练,御侮兴国69-71
- 五、 突出实习,学以致用71-72
- 六、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72-75
- 第五章 湖南私立楚怡工业学校的历史影响75-88
- 一、 对湖南教育的影响75-76
- 二、 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影响76-78
- 三、 对近代湖南社会的影响78-88
- 结语88-90
- 参考文献90-94
- 致谢94-95
- 附录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初期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伍春辉;;论近代湖南教育转型的地域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莫志斌;伍春辉;;论湖南教育近代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朱绍英;黄小兵;;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桂林;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4期
6 张守权;;近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靳环宇;试论戊戌政变与清末新政间的湖南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汪光华;;晚清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嬗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曲铁华;白媛媛;;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余子侠;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8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02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