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接续培养:依据与内涵特征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接续培养:依据与内涵特征
【摘要】:接续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新发展,必须从产业升级层面和个体发展需求层面认知接续培养。接续培养的"接"是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接,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上的"接"、职普之间横向互通的"接";接续培养的"续"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续",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的"续"。接续培养消弭了职业教育体系在空间外延维度上的二元对立和时间外延维度上的不连续性,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作者单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055) 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中高本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首次提出“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作为新的概念,职业教育“接续培养”的依据是什么?其内涵特征有哪些?对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利于了解“接续培养”丰富的历史蕴意与时代特征,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2 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1期
3 何文明;;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年13期
4 孙|;;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角度审视苏州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8期
5 黄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剑英;;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贯通职业教育人才“立交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郭丽;;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黄静宜;;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J];当代经济;2012年04期
4 张天波;;终身教育体系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薛亚宏;;基于专业群建设下的高等应用数学分类授课模式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邓素林;;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J];高教论坛;2012年09期
7 郑学瑜;;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8 吴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21期
9 王家团;;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喜雪;;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天波;;高职教育层次论视域下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探析[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刘冠华;;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红梅;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闫智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唐锡海;职业教育技术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张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杨近;我国工业化进程与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奇;基于工作过程的《制造业成本核算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孙子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源;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白世中;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5 代丽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价值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晓燕;发展本科高职的理论与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曹五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10 黄文韬;IT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屏;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年15期
3 刘峰;;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何文明;;生源高峰期过后中职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24期
6 马树超;;发挥科研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7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11期
8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0期
9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4期
10 郭扬;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1280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28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