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流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流通类人才培养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如招生相对较冷、对口就业率低、专业建设经费少以及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等等。文章对这一系列的困境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认知主体理解偏差;专业知识技能针对性较弱;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以及学校专业特色不突出,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要以招生宣传、市场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多元筹资等方式来应对。
[Abstract]:Under the support of a series of policies, rural circulation talents training has made goo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relatively cold enrollment, low employment rat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series of difficulties and thinks that 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of cognitive subject; The pertinenc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is weak;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is low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re not outstanding. In view of these reasons, we should deal with these reasons by means of enrollment publicity, market research,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multi-financing.
【作者单位】: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流通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1BZJ009)
【分类号】:G712;F304-4
【正文快照】: 2011年,《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五大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在培养之列,《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和扶持涉农专业建设,加大适应农业和农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贺西子;寇丽霞;;推进中国农村流通现代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姜华斌;;推进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年24期
4 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35期
5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17期
6 章志平;;农产品流通领域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艳;陈虹洁;;高职院校《Flash动画制作》课程内容设计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0年22期
2 李萍;;高校“职场文化与求职培训”课程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3 李萍;;关于高职院学生公关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4 邵艾群;;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核心能力的职业教育举措[J];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5 孙广星;金青玲;;机制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及运行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2年01期
6 黄丽娃;王庭利;;高职高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张俊;;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08期
8 郑祖宪;;实行产学研结合 全面推进高职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9 田宇;;制约我国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外因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5期
10 王琳;任云;李伟;;紧贴高职教育实际,谋划高职教育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孙烨;欧盟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特征及启示[J];调研世界;2003年02期
3 魏海苓;论大学治理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冯兰;沈小红;秦明春;;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借鉴[J];红旗文稿;2006年13期
5 许军;;国外农业流通现代化及其经验借鉴[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陈凤;唐天伟;;湖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蒲蕊;;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33期
9 张海峰;;治理视域中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33期
10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4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3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