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校本教材开发

发布时间:2018-01-20 11:33

  本文关键词: 汽车电工电子与技术 校本教材 开发 建构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材是教师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载体。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和剖析现有中职校所使用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按照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遵循胜任岗位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后续学习能力的校本教材的建构思路,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Abstract]:Teaching is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basis,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and master skill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research group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 used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kills > textbook shortag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docking, dock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occupation standar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job occupation skills,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xtbooks of occupation literacy and the subsequ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form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基金】: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课题编号JAS14498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材料,包括书籍、声像、多媒体课件及网络出版物等[1]。它是课程标准的物化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载体。开发好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天明;仲剑锋;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制药通用设备》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2 吴斐;罗胜杰;;“卓越计划”下科技英语教材编写原则探析[J];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3 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3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实践探索——以高职《制药通用设备》校本教材为例[J];高教论坛;2013年03期

2 周红利;张万兴;;人力资本理论视域的德国现代学徒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4年04期

3 吴海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设计[J];时代教育;2014年23期

4 李训贵;郑玉清;刘楚佳;;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唐兴萍;;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SWOT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6 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制药通用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7 丁新桥;刘霞;;基于学习领域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设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年07期

8 蒋成;吴斐;;CDIO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12期

9 侯凤仙;;高职服装设计跨界教学之法:现代学徒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黄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翟恩民;;从“复制粘贴”到“吸收内化”——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创新与实践[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智;;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教育与职业;2009年36期

2 王志平;任爱珍;;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技术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36期

3 魏水利;毕胜利;;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编写及教学理念[J];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4 王艳;;对我国ESP教材编写原则的探讨[J];中国外语;2011年02期

5 曹将栋;;高职类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2期

6 池寅生;游文明;尹晨;冯晓九;;体现数字化设计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效辉;;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误区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陈浩;;以校本教材研发促进教师成长[J];现代教学;2007年Z2期

3 郭永德;;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文教资料;2011年15期

4 涂军;谈校本教材制定的原则及实施方案与模式[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高建侠;;浅谈教师和学生在校本教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4年17期

6 王毅;;校本教材开发应关注乡土历史[J];科学教育;2004年01期

7 吴忠;;自编自教校本教材之议[J];公民导刊;2005年06期

8 赵颖;;对我校编写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03期

9 蔡伟;高钗;;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杨红宁;;校本教材对学生职业岗位意识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伟;;《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徐娜;;“写作思维序列化训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3 汤晓红;;职业活动导向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谭广学;施天飞;张秀丽;;崇明俚语研究与校本教材开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徐娜;;“写作思维序列化训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小学阶段《珠心算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分析[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覃润昌;;文学,可以温暖世界[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8 庞中治;;棒球校本教材建设与实践研究[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森林 杜丹丹;师生自编校本教材 足球教育将进课堂[N];中山日报;2009年

2 邹新华;开发校本教材 弘扬特色文化[N];黄石日报;2010年

3 特约撰稿 杨静雅《宁波晚报》记者;校本教材缘何只是“同一首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严克昌;集邮校本教材编撰的实战经历[N];中国集邮报;2013年

5 戴兴海;校本教材“本”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戴兴海;校本教材建设的生命在于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刘峰忠;祁连首套校本教材进课堂[N];祁连山报;2007年

8 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彭科林;对中职校电子专业开发“校本教材”的思考[N];电子报;2008年

9 胡云学;望谟民中研发校本教材进课堂[N];黔西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凌晨 王源远;非遗传承保护进入校本教材[N];连云港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琼;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观照[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旭梅;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维军;高二化学练习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秋菊;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坤;高中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时菊;论新世纪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一凡;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娇;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玲;西辽河流域草原文明史校本教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麒;《长白山历史文化》校本教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8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48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