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差异探析
本文选题:高职教育 + 人才培养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5年18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调研,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生源、就业与未来职业定位、教师结构、社会竞争力、社会评价等方面分析研究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差异,借鉴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将其务实致用的办学特色、兼顾升学与就业为基础的特色教育模式与内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相结合,提高教师素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多元、智能、人文的全人培养。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area, tak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tudent resource, employment and future career orientation, teacher structure and social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evalu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applies it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both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with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mainland, we should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an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multi-faculties, intelligence and humanity.
【作者单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两岸技职生之差异——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122566)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旺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于志云,尹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外置”人才培养模式之要素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西春;;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问题[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年04期
4 陈世清;打造“银领”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S1期
5 李亚民;陈向平;;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
6 蒋维佳;;浅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巧华;;“123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24期
8 乔西铭;谢臣英;卢智勇;邓少海;杨定明;;试论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吕凤军;赵金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年04期
10 陈国方;;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徐水;焦锏;侯俐;;关于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案设计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黄玉芬;段宏毅;;高职《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曾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再认识[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宋志生;时锦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祝益军;倪冬;叶翔;;浅谈数控厂的人才培养[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善庆;;政校企行在人才培养中的结合和对接[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刘世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孙霄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龙超凡;福建构筑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张建宏;高职人才培养新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潘光;校企合作要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华云龙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高素质人才[N];廊坊日报;2007年
6 王荧瑶;台职院人才培养工作“迎考”[N];台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芜湖日报;2010年
8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刘文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顶岗实习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记者 吴铎思;企业向职校下人才培养“订单”[N];工人日报;2013年
10 杨晓md;积极探索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范其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黎明柳;中职“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4 越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许春英;A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魏雪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7 周慧;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朱向晖;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9 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石吉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4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3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