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内涵衔接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 内涵衔接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5年22期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协调发展,而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基础。研究选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从协同创新、内涵衔接视角,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联合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此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对接,对于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职教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requires the connotation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link up and develop harmoniously, and th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onvergence of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selects the 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from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he connotation link angle of view, applies the design-based research method, unifie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related enterprises have worked out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are helpful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pecialty and enterprise, between curriculum and post, and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marke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基金】: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基于web2.0的高职青年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构建与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Yq2013168)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4年度院级课题“协同创新、内涵衔接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4K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4年度科研团队“高职教育信息化科研团队”(立项编号:2014KYTD03)的基金资助
【分类号】:G7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3 何静;刘佳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的方法与技巧——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5 束剑华;关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5年30期
6 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7期
7 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立波;刘日鑫;侯文顺;;谈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标准建设[J];成才之路;2011年14期
2 梁嘉慧;;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构建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3 邓小华;田斌;;基于设计的研究:国内研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任为民;丁新;施志毅;张燕;;数字化学习港项目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5 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6 丁新;杨素娟;罗琳霞;;数字化学习港项目中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7 马启龙;;教育技术学的专门研究方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高铁刚;王蓉;;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取向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9 吴琼;李欣;;基于设计的研究:可为与不可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10 杨智勇;周瑜;;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研究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闻琳;;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协同创新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爱玲;基于会话材料与扩展听读资源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小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晓庆;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小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科;HPM视角下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宋丽萍;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卫华;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师接受性干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倩;虚拟实验的反馈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志勇;高职顶岗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玲;基于Google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丹;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城乡校际协同教研有效指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珊珊;基于e-learning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设计[D];宁波大学;2009年
7 李小娟;基于设计的云服务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邱婷;绩效导向的企业E-Learning培训课程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向冬梅;多媒体教学信息表征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所娟;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干预活动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伟;;中高职衔接问题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王炜波,董兆伟,韩提文;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3 于仕斌;邓育年;;汽车后市场服务职业群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与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柯森;关于课程标准:诠释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4期
5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7 杨延;;理顺环节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J];教育与职业;2000年08期
8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9 荣维东;;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10 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科莉;;澳大利亚《国家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简介[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09期
2 刘慧;;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思考——基于专业标准的分析[J];辽宁教育;2011年09期
3 李新翠;;澳大利亚有了校长专业标准[J];教育;2011年34期
4 陈志敏;;英国中小学高级技能教师的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年Z5期
5 张海生;;校长的专业标准[J];中国西部;2013年09期
6 张海生;;引领:校长专业标准的作用[J];中小学校长;2013年03期
7 张铁通;21世纪教师的专业标准[J];早期教育;2003年09期
8 张铁通;21世纪教师的专业标准[J];云南教育;2004年Z2期
9 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年01期
10 朱益明;;中小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开发[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爱煌;;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标准的建设[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2 李建民;;专业标准制修订探讨——如何提高专业标准制修订水平和质量[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振海;专业标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目标和要求[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郭元婕;美国科学教师的专业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新翠;澳大利亚校长有了国家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庆环;“中小学校长”怎样才算专业?[N];光明日报;2012年
5 北京师范大学 李伟楠;在改革中规范中小学校长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常生龙;给校长造一把尺子[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董红军;改造校长的学习[N];中国教师报;2013年
8 湘潭市教育局;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湘潭日报;2014年
9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 叶延武;立足实践造就教育家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毓s,
本文编号:1966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6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