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学生需要及其满足
本文选题:高职院校学生 + 分类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04期
【摘要】:在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学生需要的差异性经常被忽视,这导致培养活动的效益和效果都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分为"愿意且适合"、"愿意但不适合"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三类,并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生计需要和发展需要。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needs are often ignored,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trai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ivide students into three categories: "willing and suitable", "willing but not suitable" and "unwilling" to take the path of skill development, and to meet the livelihood needs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职教育与网络经济共同演进的机制与途径研究”(14JDZJ02YB)
【分类号】:G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启鹏;孙龙存;;为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正名[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2 李利红;;教育的万能与无能之争[J];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3 彭拥军;;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关八一;刘湘豫;;浅议科顿姆“教育无用性”之身份因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孙志远;;教育的历史镜像:一个理性批判的文本[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方卫平;;儿童文学作家的思想与文化视野建构——关于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思考[J];中国儿童文学;2012年01期
7 尹曼芬;刘玉梅;;2+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在云南地方院校的实践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周文清;;教学反思视野下的有效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6期
9 朱德林;郑经历;;高中化学教学有效问题的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宋小燕;;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J];当代教研论丛;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4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8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9 林丹;在互动中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娇;教育与就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石明;中国媒介知识分子的历史渊源与身份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连功;从网络游戏的艺术性论教育体制改革[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慧祯;新课改、新理念,美术课程评价方式探究—乌鲁木齐中小学课改实例解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璐;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瑞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8 何其长;农村基础教育的变迁[D];安徽大学;2006年
9 钱军平;再生性:高等教育质量观新解[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龚运勤;对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涛;对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七点建议[J];中国培训;2005年03期
2 王存善;北京市举办“首都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会”[J];中国培训;2005年09期
3 常永坤;整合优化职教资源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步伐[J];中国培训;2005年11期
4 张居震;栽下梧桐栖凤凰——中原油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纪实[J];中国培训;2005年10期
5 本刊编辑部;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定位[J];中国培训;2005年07期
6 高荣霞;;围绕经济发展 建立培养机制——阿坝州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05年12期
7 崔滋恩;;技能人才培养也要实现创新——创新设计和工程培训中心走进职业技能院校[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07期
8 卢仁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王良春;;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年23期
1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瑜;;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赵顺灵;;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卢仁华;;高技能人才培养比较研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4 罗金荣;洪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克群;;加强职业教育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6 曹焕亚;任聪敏;;面向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两创教育途径[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七荣;李正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考[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岳章;;开展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的几点做法[A];现代农业装备与新农村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海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探讨[A];第三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宗辉邋黄静;中国职协从建制度着手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记者 段海潮;我省将建5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N];发展导报;2008年
3 钱晓华;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求逐年上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 李全力;广西6家单位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试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王中群;“寒流”之中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N];安庆日报;2009年
6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服务湖南经济发展[N];湖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永;产业转型 应该加快技能人才培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8 通讯员 成之 晓燕 险峰 岳平;湖南株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贾峰;我市将建2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N];青岛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曹玲 通讯员 夏志刚;高技能人才培养奖励政策出台[N];舟山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立群;重庆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崔秋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金路;基于政府视觉的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高丽;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段立群;重庆市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熊猷亮;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运芳;汽车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周镭;高等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于彦良;铁路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宏立;大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6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8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