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个人知识”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6:49
   在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演进史上,自近现代以来,从学科课程到北美CBE课程、国际劳工组织MES课程、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模式流变中,基本完成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工作导向”到“工作过程系统化”两个层面的课程嬗变。但问题是,由于过度执着于可视、可明言表达的“客观”向度,终使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成为“命题”、“程序”与“物性”元素的集聚。如此,授艺者之“个人知识”则久被遮蔽,即构成课程的“主观”向度一直排除于课程变革之外。然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等物化文本并非是课程的全部,在一定意义上,课程本身同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际遇、彼此构成的结果。“个人知识”尽在其中。就职业教育而言,“个人知识”于课程尤具本源意义。但与主体“共在”的判断力、诀窍、瞬间的执行力等在文本中难以呈现的“个人知识”欲成为课程本身,是职业教育课程从理念、载体到组织等系统变革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基本研究思路是,基于其模糊性、具身性、非复制性与缄默性属征,在澄清主观主义、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等“误读”的同时,试图通过“课程共同体”构建、“完整载体”析出、“作坊情境”创制、“认知学徒制”组织等多维要素构建的“课程平台”,使“个人知识”有效“课程化”,遂使职业教育课程达至主观与客观、动态与静态、普适与个别的统一。论文以个人知识论、建构主义、情境主义等为理论依据,以文献法、历史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围绕以下框架展开论述:第一章导论。包括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与研究相关的基本问题。第二章“个人知识”缺失——职业教育传统课程特征与批判。主要从传统课程基础、特征、批判等方面揭示传统课程弊端。第三章“个人知识”理解。主要论述了“个人知识”提出、类型、特征。从“个人知识”诸属征呈现其基本内涵及蕴含其中的课程性知识基础。并对“个人知识”澄清与辨识,以避免“误读”。第四章基于“个人知识”的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主要论述了基于“个人知识”的课程变革理念、特征与实现,在课程变革的方向上进行尝试性分析。结语部分。就基于“个人知识”的课程理念、课程技术与课程呈现三个问题予以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线索。
【学位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71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职业教育课程变革中知识“不完整”问题
        1.1.2 “科学主义”背景下“个人知识”遗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个人知识”
        1.4.2 职业教育
        1.4.3 课程
        1.4.4 职业教育课程
    1.5 理论依据
        1.5.1 个人知识论
        1.5.2 建构主义
        1.5.3 情境主义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个人知识”缺失——职业教育传统课程特征与批判
    2.1 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基础
        2.1.1 哲学基础——二元论
        2.1.2 思想基础——科学主义
        2.1.3 课程基础——目标模式
    2.2 职业教育传统课程特征
        2.2.1 客观性
        2.2.2 既定性
        2.2.3 普适性
    2.3 职业教育传统课程批判
        2.3.1 “去”主体性
        2.3.2 “去”动态性
        2.3.3 “去”情境性
第三章 “个人知识”理解——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知识基础
    3.1 “个人知识”提出
    3.2 “个人知识”澄清
        3.2.1 “主观主义”澄清
        3.2.2 “相对主义”澄清
        3.2.3 “不可知论”澄清
    3.3 “个人知识”类型
        3.3.1 先天性“个人知识”
        3.3.2 习得性“个人知识”
        3.3.3 生成性“个人知识”
    3.4 “个人知识”特征
        3.4.1 “模糊性”——比较“严格规则”
        3.4.2 “具身性”——比较“客观知识”
        3.4.3 “非复制性”——比较“普适知识”
        3.4.4 “缄默性”——比较“明言知识”
第四章 基于“个人知识”的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
    4.1 基于“个人知识”的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理念
        4.1.1 教育“一元论”
        4.1.2 后现代科学观
        4.1.3 后现代课程观
    4.2 基于“个人知识”的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特征
        4.2.1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4.2.2 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
        4.2.3 普适性与个人性相统一
    4.3 基于“个人知识”的职业教育传统课程变革实现
        4.3.1 课程共同体——主体层面
        4.3.2 完整载体——析出层面
        4.3.3 作坊情境——激活层面
        4.3.4 认知学徒制——组织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宝利;;“完整知识”:职业教育“现象学”向度[J];职教论坛;2015年28期

2 贺斌;;默会知识研究:概述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5期

3 胡志平;李莉;杨治良;;内隐知识研究述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4 米靖;;职业教育概念、分类与使命再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09期

5 郭炯;侯云吉;;教育技术视野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知识分析及组织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6 解飞厚;吴杏洁;;大学课程:高深学问与个人知识辨析——兼与王一军先生商榷[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二十年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5期

8 秦文;王永红;;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教育思想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9 潘洪建;;论课程实施中个人知识的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7期

10 匡淼娟;;知识转型:审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良;课程知识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丽;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冲突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刘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志平;个人知识与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5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