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8:28
   本文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方法,利用SPSS系统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入手,通过对我国248所高等职业院校、1093所高等学校,以及对1998年至2002年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进行的案例分析,分别从高等职业教育收入与支出及其构成、教育内部效益等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探索如何提高规模效益更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格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明显凸现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证研究也证明,如高等职业教育的猛烈扩张,相当部分是依靠新建(或新增)院校“外延”发展实现的; 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教育效益较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低,部分院校规模偏低甚至过小,根本谈不上规模,教师、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普遍利用率不高,导致办学成本很不经济。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在分配上比较分散,在高等职业教育猛烈扩张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机构数量上的增长。又如从教育收入与支出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收不抵支”。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来源及筹措渠道比较单一,连续超常发展使大量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持续处于紧张运营甚至难以为继。经费紧张逐渐演变为供需之间尖锐矛盾,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普遍处于一种分光、发光、用光所有能筹措到的经费后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状况。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并不存在一个包罗万象的规模效益。在当前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下,规模是决定学校生均教育收入和教育总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隶属、地区、学科和层次等不同类型院校,分别存在着不同规模条件下的最小生均教育总支出和生均教育经常性支出,即无论那种类型的院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适度规模。而且,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随规模变化而变化。在规模为5000人以下时,随着规模的扩大,生均教育总支出降低,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提高; 当规模超过5000人以上时,生均教育总支出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下降(而从生均教育经常性支出来分析,最小支出的适度规模在5000-8000人之间)。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教职工、教师负担学生数只有高校平均水平的60%左右; 物力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教学仪器设备、藏书册数和教室、图书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G718.5
【部分图文】:

高等教育成本


[4]简言之,它是教育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总和。教育成本有多种类别,包括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它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部分。本文在分析成本效益时,只计算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所支付的学杂费和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部分,即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即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人士的各种捐赠与集资款,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收入等公共支付的货币形成的成本,包括经常费和基本建设投资两大类。也就是,大致相当于约翰斯顿(Johnstone,1986)的高等教育成本构成中的第 4 项,见图 3.1(但近年第 5 和第 6项有所趋同)。约翰斯顿提出高等学校开支中体现的教学成本主要由教职工的平均工资、生师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教学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决定。学生个人生活成本 高等教育教学成本食宿等其他生活开支书本费、文具费等教育开支学杂费财政拨款和学校其他教育经费收入学生个人教育机会成本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峰;;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2 杜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6期

3 梁海岫;池建军;向科;;有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及规划设计问题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1年04期

4 张士军;刘春林;韩玉芳;;民办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及模式安排——以青岛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民营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丹宁;从共生互动关系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易善安;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丁铁锋;高等职业教育个体投资风险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6 黄伟;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生均投入与规模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文娟;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8 丛珊珊;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聂勋;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京;南京市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南京市交通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4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54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