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上海市中职学分制实施现状及机制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30 09:15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流,人们逐渐发现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生还应当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90后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单一的学习方式和相同的课程内容轻易抹杀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笔者认为现今的教学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中职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国际经验表明:中职教育办学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教育是必然趋势。本文进行的学分制研究可以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促进中职办学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2001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1]3号)精神,上海中职学校开始实施学分制的试点工作。到200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逐步成为中职办学的主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直至如今,学分制在上海的实施已经整整十年载,经历过“火热”,2005年后又开始遭受“冷落”,现今,中职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并不明确。因此,中职学校学分制实施现状成为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部分。 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上海市学分制实施的实践案例,并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所学校作为进行重点案例研究,解析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形成的学分制实施特色及获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总结这些学校实施共同的成功经验。基于学校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本文梳理了学分制的基本理论,作为全文论述的基础,这部分重新对学分制的外延及内涵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第二,对学分制的一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并反思05年后政策文件上的空白为,为实践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第三,对实施学分制的学校进行实践调研后的事实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对实施学分制形成的学校卓有成效的特色加以介绍;对学校实行学分制后产生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归纳。最后,对各个学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学分制实施的成效提出笔者的建议。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712.4
【部分图文】:

课程设置


该专业如果没有时间安排的冲突,可以有权选修学校,比如瑜伽、健美操、Cosplay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该校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的组织形式还分项目课和实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任务和目标完成;而实验课则是学生完成结论。这两种组织形式的选修课对学生的考核也不一样,这两学生的欢迎。该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拓宽辅修专业课程。对于那些学有余力,并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能对其他专业的内容进行学习。但是向教务科申请辅修,其条几点3.0以上,操行评定必须合格。①3.选修课程质量管理A学校为保证选修课程质量,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前提交一

统计图表,选修课,选修课程,学校特色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项对于“你认为选修课对你的帮助有多少?”,针对B学校的学生做了统计图表(见图4一1),发现有43%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51%的学生的回答有“一些帮助”。可见,只要学校设置的选修课程按照学校特色设置,真正对学生有实际的帮助,必定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的发展。琳觉得选修课对你的帮助有多少?穿受有6%有很大帮助43%_止51%图4一l你觉得选修课对你的帮助有多少2.按照学生需要设置选修课程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选修课,课程


获得的结果如图4一2。从图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选课依据最多的分别是“专业及未来发展”、“就业情况”和“兴趣爱好”。现在,学校的选修课己经基本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了。学校设置了很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的课程,比如说“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能力培养”;还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比如说医药营销的学生设置了“中医养生”;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课程,比如说很多女生喜欢首饰,学校就可设了“串珠”的课程,有学生觉得这样地课程“很有兴趣,并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二)课程组织和评价方式形式多样在学分下,学校课程组织形式多样化更受到支持,因为学生更喜欢有别于传统在教室里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特别是小组合作式的实验课程和项目课程。学校的实验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当实验出现问题时给予指导;而项目课则是过程中出现瓶颈或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给予相应地指导。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实验课程和项目课程虽然也关注学生在最终得出的结果或项目是否完成,但是更注重学生在过程中是否认真参与,关注是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余良;;中等职业学校选修课开设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苗玉凤,田东平;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3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4 杨爱宽;;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弹性学制教学探索[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王季秋,曲慧娴;德育学分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杨黎明;;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9期

7 罗静;;建构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0期

8 姜娜;于慧珠;王志洲;;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与实验研究概况(下)[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王运河;王志洲;;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下)[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张秋勤;;试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J];职教论坛;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束剑华;中职学分制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杨爱云;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艳平;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宏利;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关宇霞;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向伟;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张林卫;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衣颖;辽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莹;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潘代斌;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2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62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