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重庆高职学院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3:57
   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指出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了研究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4份,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为85.16%。 本研究将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作为职业倦怠的相关变量加以讨论,运用实证的方法了解高职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各自的结构以及现状;探讨基本的人口变量对工作满意、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影响;验证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对各量表的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探讨工作压力、工作满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从社会、高职学院、上级主管部门以及高职教师个人的努力四个方面为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出了建议。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高职教师总体的职业倦怠水平不高,情绪枯竭表现很突出,低成就感程度相对较高,而去个性化表现得不明显;高职教师总体来说是满意的,但是满意程度不高;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明显。只有少数的人口学变量对某些因子有显著的主效应,人口学变量主要是通过两项或三项交互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水平。 2、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教师工作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工作倦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呈现负相关,从低工作压力到适当压力与工作满意呈现正相关。工作压力和情绪衰竭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和去个性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和低成就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3、工作满意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基本能够反应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715.1
【部分图文】:

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工作压力,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 4.34 对工作压力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Table4.34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on job stressx2df x2/df p NNFI CFI IFI GFI RMR RMSEA3774.84 758 4.98 0.000 .86 .89 .89 .85 .074 .092③工作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工作倦怠三因素模型的拟合情况也没有达到理想水准。低成就感在 16 题上的通径系数为.26,去掉这一题目后数据对模型的拟合度会好些。表 4.35 对工作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Table4.35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on job burnoutx2df x2/df p NNFI CFI IFI GFI RMR RMSEA780.89 186 4.19 0.000 .83 .85 .85 .84 .089 .1104.7.2 工作满意、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曹蓉;;国内工作倦怠研究述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林丽;;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白玉苓;;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以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志鸿;任旭明;林琳;时勘;;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5 刘乐功;王鹏;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6 冯永华;;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J];考试周刊;2008年47期

7 祝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研究对象[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6期

8 李志鸿;任旭明;;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9 袁凌;魏佳琪;林菲;;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易安;;工作不能承受厌职之重[J];工友;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玉苓;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薇静;基于情绪视角的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陈静;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林新龙;台湾大专院校教师工作倦怠、运动行为与健康状态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牛文全;微压滴灌技术理论与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护士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组织支持感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蓬蓬;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郭念哲;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隋天宇;本溪市基层警务人员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其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潘文峰;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胡海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淼;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知觉组织支持和工作倦怠关系及干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梅芳;护士工作倦怠及其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吴伟社;公务员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0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0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