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1:51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信仰引导人健康发展,而错误的信仰则会使人误入歧途,甚至会毁掉一生。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信仰确立的时期,对其人生历程至关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信仰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如何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信仰,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和成人,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信仰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信仰教育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信仰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信仰需求,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信仰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旨在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希望找到困扰信仰教育的深层次原因并予以解决,从而确保信仰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由于高职教育近几年才开始得以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选题从高职院校这一独特的视角,对大学生信仰及其教育予以分析,希望引起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为了取得比较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在本文写作之前,本人首先就学生信仰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个别访谈。以此为基础,论文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进行了描述,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中存在的问题,以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为依据,提出信仰教育的对策。 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仅凭借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信仰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唤起社会对高职教育中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视。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7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 创新点
一、信仰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
(一) 信仰的概念
1. 信仰的内涵
2. 信仰与理想、信念、崇拜及“三观”
(二) 信仰的分类
(三) 信仰的功能
1. 思想引导的功能
2. 调整规范的功能
3. 心灵慰藉的功能
4. 精神激励的功能
5. 凝聚人心的功能
(四) 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
1. 对信仰的态度
2. 信仰的内容
3.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4. 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态度
5.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态度
(二)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特点
1. 信仰缺失比较突出
2. 信仰中追求高尚与注重功利的矛盾
3. 信仰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 重视个人人生信仰,忽视社会共同信仰
(三)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成因分析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 学校的影响
3. 学生自身对信仰认知的显著差异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 以学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是信仰教育的前提
(二) 与时俱进,唤起学生对信仰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是信仰教育的关键
1. 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教育内容
2. 信仰教育要打动学生的内心
3. 改革教育模式,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三) 加强党的建设,优化社会环境,是信仰教育的保障
1. 加强党的建设,为信仰教育提供保障
2. 加强人文关怀,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1600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7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 创新点
一、信仰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
(一) 信仰的概念
1. 信仰的内涵
2. 信仰与理想、信念、崇拜及“三观”
(二) 信仰的分类
(三) 信仰的功能
1. 思想引导的功能
2. 调整规范的功能
3. 心灵慰藉的功能
4. 精神激励的功能
5. 凝聚人心的功能
(四) 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
1. 对信仰的态度
2. 信仰的内容
3.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4. 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态度
5.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态度
(二)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特点
1. 信仰缺失比较突出
2. 信仰中追求高尚与注重功利的矛盾
3. 信仰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 重视个人人生信仰,忽视社会共同信仰
(三)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成因分析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 学校的影响
3. 学生自身对信仰认知的显著差异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 以学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是信仰教育的前提
(二) 与时俱进,唤起学生对信仰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是信仰教育的关键
1. 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教育内容
2. 信仰教育要打动学生的内心
3. 改革教育模式,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三) 加强党的建设,优化社会环境,是信仰教育的保障
1. 加强党的建设,为信仰教育提供保障
2. 加强人文关怀,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桂生;国防生信仰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韦源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念龙;当代中学教师职业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红霞;当代大学生共同理想信仰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丹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1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