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08:16
随着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和新责任。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落实"双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共设、证书进入课程体系、岗位对标培养,师资共编、基地共建,引进企业师资设备以及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系统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路径、方法,同时希望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2020,(1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落实“双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 课程共设、证书进入课程体系、岗位对标培养
3.师资共编、基地共建,引进企业师资与设备以及技术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理念创新——创立“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
2. 路径创新——打造“双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3. 方法创新——创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高职新工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耦合缕析[J]. 苏命峰,宁和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0)
[2]新工科教育改革视界下的教材建设思考[J]. 李辉.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0)
[3]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骏飞,许萍,那丽. 高教学刊. 2019(17)
[4]基于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黎海生,夏海英,宋树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4)
[5]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助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J]. 郭志立. 职业技术教育. 2019(01)
[6]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王元卓,隋京言.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7]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J]. 刘林山,王强. 教育与职业. 2018(16)
[8]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思考[J]. 韩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8)
[9]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J]. 李正良,廖瑞金,董凌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10]基于“电子信息优势特色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 朱君,宋树祥,秦柳丽,秦运柏,岑明灿,傅得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1)
本文编号:2986657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2020,(1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落实“双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 课程共设、证书进入课程体系、岗位对标培养
3.师资共编、基地共建,引进企业师资与设备以及技术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理念创新——创立“多元合作、五轴联动”人才培养新理念
2. 路径创新——打造“双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3. 方法创新——创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高职新工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耦合缕析[J]. 苏命峰,宁和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0)
[2]新工科教育改革视界下的教材建设思考[J]. 李辉.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0)
[3]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骏飞,许萍,那丽. 高教学刊. 2019(17)
[4]基于新工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黎海生,夏海英,宋树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4)
[5]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助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J]. 郭志立. 职业技术教育. 2019(01)
[6]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王元卓,隋京言.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7]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J]. 刘林山,王强. 教育与职业. 2018(16)
[8]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思考[J]. 韩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8)
[9]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J]. 李正良,廖瑞金,董凌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10]基于“电子信息优势特色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 朱君,宋树祥,秦柳丽,秦运柏,岑明灿,傅得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1)
本文编号:2986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86657.html